新华社贵阳11月1日电 题:贵州黔西:“大数据”为农村交通安全注入“智慧基因”
新华社记者骆飞
深秋时节,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贵州省毕节市阴雨连绵,气候异常寒冷,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又进入“严峻考验期”。然而,借助“大数据”,毕节市黔西县在多个乡镇搭建起“交通安全监管指挥平台”,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务逐渐注入“智慧基因”。
在黔西县观音洞镇派出所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门前挂着“警务合成作战指挥平台”和“农村监管云平台调度室”两块牌子。走进室内,由9块小长方形LED显示屏拼成了一面银幕墙,实时显示着集镇重要路段和道路卡口车辆停放、通行等情况。
在屏幕前的操作台上摆放着三台与之联通的电脑,派出所副所长张学勇熟练操作着不同的管理系统,可随时调取道路监控视频等信息,并向民警征集和推送道路警情和任务。
“集镇上道路运行情况一目了然,还能对车辆违章、违停等行为实时抓拍,提升了监管力度。”张学勇说,系统还能对民警工作进行动态跟踪,在加强队伍管理时,提升了全镇道路安全预警和处置能力。
据了解,2015年10月,贵州省便将农村道路交通监管云平台在全省推广,并逐渐覆盖到乡镇,开启了全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信息化管理。
整合资金投入18万多元建设的观音洞镇道路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原农村道路交通监管云平台与公安天网工程和公安内网系统相结合,实现了“三网”间的集成融合,形成了道路监控信息、居民个人情况等不同管理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探索建立起“大数据+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新模式。
通过民警演示,记者在银幕墙上看到,“天网工程”布设在观音洞镇各道路交通卡口的监控视频生成了当日集镇的交通情况。同时,查阅监管云平台,外出民警巡逻时,利用手机APP采集并回传的农村重要路段路况及村民红白喜事等信息,均以图片配简短文字的形式显示在银幕上。
作为“三网”融合系统建设的主要参与者,黔西县交管大队大队长赵垒介绍,该系统打破了不同管理系统间的壁垒,实现数据流通和共享,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生成有效参考信息,极大提升了农村道路交通监管能力。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黔西县机动车保有量达18.8万辆,其中以二、三轮摩托车为主的农村机动车有6.93万辆。同时,农村通村油路大力建设,路网更密。但正是借助“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和大力宣传,今年以来,全县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和死亡率同比下降明显。
“以大数据管理为核心抓手的城市交通监管方式,将成为农村道路安全管理的标配,守护百姓道路安全。”赵垒说。
相关链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