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罗津
“海口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唤醒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我们有了切身的感受。”在11月2日召开的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会暨纪检监察系统理论研讨会上,实地考察学习石山互联网小镇、石山镇施茶村、美社村以及海口农村“双创”工作、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后的与会者如是说。
近年来,海口市把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亮见精神”的辐射、带动、倒逼作用,形成监督、曝光、问责、整改一整套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正风肃纪新成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可。
亮出决心 赢得广大民心
乡村治,百姓安。最近几年,海口涉农信访举报高居不下,特别是在今年农村基层换届期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涉农信访举报同比增长23%。
从年初开始,海口市就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借力《亮见》平台,发动依靠群众,把作风建设下沉到一线,坚决整治和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见》聚焦基层,以“剑指基层微腐败”、“谁在漠视群众利益”、“推拖的背后”、“失守的关口”为题连发四期,从基层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入手,层层推进,抽丝剥茧,把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漠视百姓利益、忽视群众诉求等作风问题摆出来、说清楚、解决好。
同时,市纪委围绕农村的资金、资产、资源等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结合已发生的具体案例,比照、分析、梳理了基层权力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节目现场点明根源所在,给“生病”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打针吃药”,为农村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如何履职尽责的公开课。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听取民声,组织在全市7个镇(街)开展“阳光接访”活动,参与群众5000余人,660多名农村基层干部现场接受案例教育,受理群众来访举报81件。
持续不懈地转作风、补短板,让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更好地扛起了领跑全省实体经济的龙头担当,辐射周边、带动全省的服务担当和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示范担当,“多规合一”、城市执法改革、生态省建设、人口计生、打违控违等工作走在全省或全国前列。
海口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释放了“上行下效”的社会示范效应,也得到人民群众的点赞,大家普遍认为海口“双创”带来的环境秩序之变,其实质就是党员干部的作风之变。去年的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社会评价结果显示,群众对海口市党群机关、政府工作部门民主评价总体满意度得分为84.90分,较上一年提高3.25分,高于全省满意度平均得分1.90分。
亮出问题 完善长效机制
失责必问、问责必严,这是海口一直以来所坚持的。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做多错多”心理,不干事不担事的现象滋生……市纪委迅速转变工作思路,以干部作风转变为主线,坚决把作风问题上纲上线,不回避、不护短、不遮丑,主动“拔钉子”,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海口的交通乱象、环境“脏乱差”、民生项目进展缓慢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同时,海口还不断探索建立更加有效、更为灵活、参与广泛的“大监督”机制,不断创新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社会评价方式,办好《椰城纠风热线》,整合监督专员、特邀监察员、行风评议员等社会监督力量,力求让监督的触角伸得更远、更加灵敏。《亮见》节目,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搭建起联动联办的监督机制,真正实现了监督“全方位”、“无死角”。据统计,去年全市共问责347名党员干部、同比增长218%,今年以来共问责573名党员干部。
此外,市纪委还以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警示督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改进作风,谈话提醒、警钟长鸣,让绝大多数党员意识到作风问题不是“小事”。广泛开展纪律教育和谈心谈话,探索完善谈话、函询机制,规范谈话函询方式方法,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共谈话提醒342人次、62人次主动上缴违纪款项133万余元。对那些企图打“擦边球”,蒙混过关的党员干部及早警醒,使其时刻保持对纪律规矩的高度敬畏。
不仅如此,我市还集中力量出台了一批适用、实用、管用的制度,把作风建设过程中一些好的做法用制度固化、延续下去。出台《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坚持每年突出一个主题,咬定作风建设不放松;在全国较早提出“六个一、两个访”、“周三无会日”、“严禁用公款制寄贺卡”等举措;制定规范公务消费行为的意见和公务接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车管理使用三个配套制度。
并且,制定八项规定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办法、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定、严明纪律廉洁过节的通知等,扎紧制度的笼子;出台科级领导干部执行不力、不作为、乱作为处理暂行办法、“双创”工作问责暂行办法,构建治庸惩戒机制;建立作风市、区、镇(街)三级联动协查工作机制,约谈在作风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单位主要领导。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市将以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和长远固本的制度,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让海口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持续显现“绿水青山”。
(海口网11月3日讯)
相关链接:
海口市委办公厅传达部署“两节”期间党风廉政工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