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大巴山北麓的镇坪县曙坪镇杨安村4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见识的村民沈仲万在自己家旁边的堰沟上修电站,不仅点灯不用油,磨面不用牛,而且还能看电视改变了许多生活方式,此后凡建新房者都建一座水电站。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巴山深处的电站村 家庭小水电带来村民新生活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6-11-03 17:31

  2016年8月30日,村民朱淮文查看灯泡是否被烧坏了。蔡勇摄

  地处大巴山北麓的镇坪县曙坪镇杨安村4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见识的村民沈仲万在自己家旁边的堰沟上修电站,不仅点灯不用油,磨面不用牛,而且还能看电视改变了许多生活方式,此后凡建新房者都建一座水电站。目前全组7户人家每家都有一座水电站。

  这天早上,屈贵忠走到院坝边上,看了流过电站的水,关上家里所有的用电器,只留下一盏灯,白炽灯泡的灯丝还是红红的,亮不起来,他咋也想不到水充足,负荷也不大为啥电压起不来,最后来到电站,提起发电机才知道是因为通过电站的水过滤不够,一些杂物阻挡了发电机,使得通过发电机的水量减弱,造成转速降低。

  一条沟村民家家一座水电站

  54岁的屈贵忠,家住距县城40多公里的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曙坪镇杨安村4组,1984年,从平利县落户而来,买下了生产队的三间公房,并结识了四川城口的女青年康庆菊,在这里成家。“那时这里山大人稀不通公路,但小水电很发达,在我省大部分边远农村尚未通电时,这里几乎家家都有小水电站。”屈贵忠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家里想拥有电视、电磨等用电的家具,就仿照同村最早修电站的沈仲万家的电站,花了400元买了台旧发电机,修了一个3000瓦的电站,因为落差小发不出电来。随后就又在自己家旁边的堰沟(小河)砌了宽30公分,深40公分的水渠,长30米,形成2米多的落差,建起了500瓦的电站供家庭照明。

  地处大巴山北麓的镇坪县曙坪镇杨安村4组,当地人都叫麦渣坪,这里和山里的其他村组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看山不显山,人称堰沟。小河从山上流下,在飞瀑峡汇入镇坪的母亲河,因堰沟水的落差适中,住在这里村民的房屋都傍水而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见识的村民沈仲万在自己家旁边的堰沟上修电站,不仅点灯不用油,磨面不用牛,而且还能看电视改变了许多生活方式,此后凡建新房者都建一座水电站。目前全组7户人家每家都有一座水电站。

  一千元就可建一座电站

  堰沟从沟口到脑约有20多公里,村民朱淮文家离沟口有7公里,是该组住得最远的一家。71岁的朱淮文,1964年随父母、弟弟四人,从我省平利县八仙镇来到这里,“在老家没有饭吃,就往深山里钻,寻找适合生存的地方,到了这里开荒种地,搭起简单的窝棚居住。”朱淮文说,1982年新建了宽敞的房子,兄弟俩在这里成家生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五个孩子(三女二男)都出了山,安居乐业了,逢年过节都回来。

  他家的电站修的比较晚,原来500瓦的电站,家用都行了,今年原来的电站通水有问题,发电机转得很慢,2016年5月,在原来的水渠的基础上,延伸了10几米远,重新修了电站,将水位落差提高到2米多。整个电站由他一人修。“修水渠买材料、买电线、加上孩子花700多元从网上购买600瓦同步微型发电机,人力不算,1000元就够了。”朱淮文说。

  堰沟的水一年四季都能发电

  第一次来麦渣坪,沿着村级道路进入沟口时乘车有点胆怯,进沟以后的村路伴着堰沟的水流,加上村道两旁茂密的植被散发出的富氧气息,愉悦之意油然而生。从2014年初至今,记者在不同季节先后4次来到这里,每次都见到水位不减,一年四季天天都发电。“国家农村电网改造时,我们这里家家都有发电站,加上太偏远村民们就没有农电进村的需求。”村民朱淮文说,现在他们这里最大的电站3000瓦,最小的500瓦,基本上能满足村民生活、生活资料加工的用电需求。

  家庭小水电改变了村民的生活

  麦渣坪虽海拔在2000米,但冬不寒冷、夏不酷热,土地肥沃,水质优良,村民们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冬季上锅烤酒熏腊肉,经济来源养蜂、养猪、养牛羊。“今年养蜂20桶,养猪10头,还有牛羊,一年种的粮食吃不完……”53岁的村民赵振富说,村级公路修通使他们如虎添翼,增强了与外界的共同与交流,值钱的山货也方便了流通,自从有了电站后,家里24小时不间断有电,不仅省去不少电费钱,而且路灯长鸣,洗衣机随时转,电饭煲焖出的米饭喷喷香,过上了比城里人还舒适的生活。

  4月的天虽是播种季节,但在麦渣坪气温还低,室内还得依火为伴。在村民曾大雄家,门前的大“锅盖”将电视信号送入家里的电视机里,53岁的曾大雄,坐在火炉边喝着茶,开着两台电视机,有滋有味地看着,“同时开着两台电视机,喜欢的电视剧同时看,一点也不耽搁。”他说,他们所装的电视天线,可24小时不间断地收视多个台。

  如今麦渣坪年轻的后生们都出山在外面打拼,有的功成名就,在校的三位大学生,假期回到家里,脱下皮鞋帮着家里做农活,把学到的知识带回来,为家乡服务。留下的父辈们不仅是有吃有喝有钱用而不离故土,而是舍不得这里的山、水和乡情,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创造着价值。

  2016年8月30日,村民赵振富家电灯长明,家人围着火炉烤玉米、喝茶聊天。蔡勇摄

  2016年8月30日,村民赵振富家的女主人边看电视边刮土豆。蔡勇摄

  2016年8月30日,71岁的村民朱淮文扛着有故障的发电机回家。蔡勇摄

  2016年2月19日,支撑着由电站前往住户的电线的简易电线杆。蔡勇摄

  2016年2月19日,同组分别考上山西体育学院的卜忠艳与陕西中医药大学屈光来,在村里相遇,他们表示努力学习。蔡勇摄

  2016年2月19日,屈贵忠家大白天还亮着灯。蔡勇摄

  2014年3月22日,村民们用摩托车运回在外面买的东西,目前还没通公交车,摩托车就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蔡勇摄

  2014年3月22日,村民增大雄在家里,烤火、喝茶、看电视。蔡勇摄

  2014年3月22日,村民赵振富请来了帮工,耕地种土豆。蔡勇摄

  2015年10月13日,57岁的李定国,说到家里的电站赞不绝口。蔡勇 摄

  2015年10月13日,村民67岁的吴胜安和妻子在院坝用洗衣机洗衣服。蔡勇 摄

 

  2015年10月13日,村民屈贵忠家的电站在发电。蔡勇摄

  2015年10月13日,村民吴胜安检查电站设施,该电站为3000瓦,特意用木板做了小房子,保护着这个全村最大的发电机。蔡勇摄

  2015年10月13日,该电站建在距住处一河之隔的河对面。蔡勇摄

  2015年10月13日,屈贵忠提起发电机清除一些阻挡发电机杂物,使得通过发电机的水量增大提高转速。蔡勇摄

  2015年10月13日,午饭后,屈贵忠吹起了唢呐,欢快的旋律回荡在山间。蔡勇摄

  2016年2月19日,村民屈贵忠之子屈光来,陕西中医药大学在校生,检查发电机。屈贵忠两个孩子同年考上大学,另一孩子屈光波为陕西理工大学学生。蔡勇摄

  2016年2月19日,村民赵振富家主妇做午饭。蔡勇摄

  2016年8月30日,村民朱淮文查看电线杆上的电线。蔡勇摄

  2016年8月30日,村民朱淮文在新修的电站上安装发电机。蔡勇摄

[来源: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作者:赵娜] [编辑:林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