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博专家郝思德、王育龙考察陈彦和古墓。记者李汉仁摄
■陈彦和
宋代海南陈氏较早渡琼始祖,于北宋开宝年间的968年,从福建泉州渡琼,开始住在琼山沙港村(今属文昌),官居“琼州府参军”,卒后卜葬于今海口长流镇文毓村的石桥地。
■陈彦和妻子郎氏
封号为“淑人”。
■陈彦和后裔
现有十多万人居住在文昌、海口、万宁、定安等地,也有侨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和港澳台地区。
海口网8月27日消息(记者蔡康)近日,市民陈新发反映称,海口长流有一座渡琼始祖、华侨先祖陈彦和墓园面临破坏,希望此坟墓能够被有关部门列入文物保护名录。4日下午,记者跟随海南省考古所研究员郝思德、副研究员王育龙等一行人,来到了南海大道和长彤路交界处长流镇文毓村一处空旷的山坡。数百亩的山坡上,除了孑然矗立着一座拱形墓葬外别无他物,周边土地已经平整立起围墙。
走近墓葬,但见其主体2米多高,用水泥混凝土砌筑。底座呈圆形,约20厘米高;底座以上是高约80厘米的八边形基座;上半部分约1米高,呈穹窿形;顶端为一花瓶状装饰物,看得出也是用水泥制作的。墓前立有一座将近2米高的大石碑,阅读上面的文字,可知墓主是宋代“琼州府参军”陈彦和及其妻子郎氏——封号为“淑人”。
一同前往的陈彦和后人、现年69岁的陈新发告诉记者,祖墓历史上遭受多次破坏,特别是上世纪墓石被挖去修建海口美涯水库,后又遭毁坏,一座石坟变成了土堆。20年前,居住在海内外各地的陈彦和后裔,由旅居日本的陈学忠和旅居香港的陈学敏、旅居美国的陈镒民等人捐资,召集本岛宗亲于1996年清明节前两天将古墓修缮一番,并重新立碑。墓碑前还建了一座约4平方米大小的“拜亭”,不过基本上已经很难看出古墓当年的样貌。
在坟墓和1996年所立的墓碑之间,还保留着一截斑驳的残碑,应是原碑的下方,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墓”字,左右两边分别是字体稍小的“修”和“月”,都是阴刻,深约1厘米,依然能够想见当年力道十足的刻工;在陈彦和墓拜亭下,就放置着民国十六年(1927年)为明代陈氏先人重修的一块墓碑。
据1998年编印的《海南陈氏谱》(第一卷)记载,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陈氏渡琼始祖共有183人。九百多年来先后形成了总共107座坟头的墓园,因为破坏严重,如今其它坟头已消失。
陈新发还称,据《海南陈氏谱》等资料介绍和相关传说,陈彦和墓和周边的106座坟茔的产生,是因为陈彦和是陈姓始祖“少典”的第106世孙,所以在离世前,交代子孙另起106座坟头,以示纪念始祖。
“地上这些包括石柱础在内的石料,应该属于明清时代的东西。”踏访的海南省考古所研究员郝思德指着地上残留的残缺墓碑、石烛台、石柱础、石供桌等告诉记者,从现存的残损石碑文字等遗物特征分析,其所见遗存年代应当为明清时期,经查阅有关历史资料,作为华侨的先祖墓葬,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之前,已经建议有关部门将其列为一般文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记者从海口市文物局回复给海南省颖川历史研究会的海文物涵《2016》72号文也看到,该局于今年7月份回复称,该局委托专家对陈彦和墓进行了实地调查,拟采纳专家的意见,将陈彦和墓列为海口市不可移动文物予以登记并公布。
据郝思德和副研究员王育龙两位文博专家介绍,作为宋代海南陈氏较早渡琼始祖,如今,陈彦和的后裔中不乏志士仁人,其中以抗日爱国将领、文昌会文沙港人陈策、陈籍、陈明周为著,是彪炳史册的人物。海外赤子陈学忠、陈镒民,海外侨领修炳、陈文秋等等,都为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链接:
长流农贸市场清新明亮 功能区划分合理
《亮见》曝光海口秀英区村"雾":公开 长流镇:将地毯式整改
开裂、渗水、墙体夹藏编织袋!海长流三期质量受质疑!
海口长流一处农田变盈利性赛车场 商家未报建审批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