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泽涛
纪录片《转折点——宁泽涛》日前在央视体育频道“体育人间”栏目播出,其中涉及多项引人关注的话题:宁泽涛澳洲特训效果不错,有望冲击奥运奖牌,但随后他因个人赞助商和队伍赞助商的纠纷遭到游泳中心的停训处罚;重压下,他瘦了4公斤,奥运受挫;宁泽涛坦言“经历这么多,不像以前那么有动力了”。他父亲也表示,“如果感到困惑,如果不快乐,你可以选择转身。”11月9日《北京晨报》援引该片导演梁迈的说法,“我了解到的是,他正在办理海军体工队转业的一系列手续。”
宁泽涛的“不快乐”,并非来自海军体工队;对于办理转业手续,人们第一反应是在为“转身”做准备。坚持下去还是就此离开,是其个人选择,但他今年只有23岁,正是游泳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如果最终选择是离开,无论对他个人还是花巨资培养他的国家,都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宁泽涛所有“不快乐”的起点,都是和游泳中心的赞助商纠纷。简单说就是:游泳中心有赞助商,他自己也有,两个赞助商之间有竞争关系,围绕他能否为自己的赞助商代言,双方发生矛盾。在这一事件中,宁泽涛、游泳中心、赞助商,每一方都有自己的立场,都能说出自己的道理来。要给它下一个孰是孰非的结论,很难。
既然很难,那就不下结论,我们来关注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因为管理上的矛盾导致运动员过早退役,这种状况该不该改变?
这些年,我国运动成绩总体不错,但明星队员并不是太多。明星存在,不只是运动成绩的保证,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这一项目的影响力。导演梁迈坦言,“我原来不认为明星能创造什么社会价值,但通过拍宁泽涛,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明星的力量,因为他,很多人开始关注游泳。”在游泳队,宁泽涛是仅次于孙杨的二号明星。如果成绩上能更上层楼,加之俊朗形象,甚至可能成为游泳队“一哥”。这样一名队员退役,损害的并不只是游泳队的成绩。
说到这里,我想起跳水运动员田亮。当年,仍处于运动高峰的田亮因为和跳水队的矛盾被拒之国家队门外。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20多名人大代表合写了一份议案《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让田亮尽快返回国家队为国争光》。韩德云代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人为因素,国家花巨资培养出的人才被打入“冷宫”,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遗憾的是,议案并未改变什么。很快,回归无望的田亮选择退役。
旧话重提,不是想给当年田亮与游泳队纠纷做裁断,而是想说,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内耗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就应该想办法改变它,而不是任其继续。
第二,这种状况有没有改变的可能?
中国体育逐渐走向市场化,运动员的商业价值凸现出来。但在市场化外表下,不少项目仍沿用之前管理体制,运动员仍是“单位的人”,其利益要在“单位”中实现。对多数运动员来说,如此管理问题不大,但对于明星队员,利益分配的问题则会显现。前几天篮球运动员易建联因为未穿CBA联赛赞助商品牌球鞋而被禁赛,引发不小争议。之后阿联穿赞助商的鞋上场,矛盾暂时得以平息,但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类似问题随时可能出现。
这方面纠纷,说到底就是俩字:利益。如何实现各方利益平衡,考验管理者智慧。这方面国外经验可资借鉴,对欧洲足球、美国职业篮球等真正职业体育来说,这早已不是问题。当然,咱们的体制有特殊之处,但只要管理者肯想办法,利益各方能尊重其他利益方做必要妥协,解决起来未必如想象的那么难。
“宁泽涛就这么走了?”公众用这样的担心,表达对其以这种方式离去的不舍和惋惜。如果他最终能够留下,“快乐”地游下去,那一定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