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南昌市区60多公里的新建区松湖镇港北小学,四面环水。即便是在全市落雷次数最多的新建区,也是属于当地雷电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这所小学的96名小学生和7名教师,每逢雷雨天气都是胆战心惊,不敢开电灯,不敢用手机。因为校舍多次被雷电击中,他们自称生活在“雷区”。
11月18日,省、市、区三级自然灾害防御专家,为这所建校50多年的乡村小学做了一次全面“体检”;其中暴露出来的重重隐患令他们担心——这些长期在雷区生活的孩子们,能不能在下一个雷电集中期到来之前成功“避雷”?
拨款20万元令乡村学校“旧貌换新颜”
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港北小学,建校五十多年来一直承担着松湖镇港北村下辖的内里村、东屋村、奇贝村以及堂上村等4个自然村的小学生义务教育工作。而以水稻种植及家禽饲养为主的港北村,令坐落在此的港北小学四面环水,湖泊、池塘星罗密布。
“在校11年,每一年雷雨季节都要提心吊胆,生怕哪里又被雷劈了打了。”校长艾小春今年46岁。从1995年来校任教至今,亲历了多宗雷击事故。艾小春说,前些年,因为学校频繁遭遇雷电,为了防止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包括教室内普遍安装的日光灯,学校都不敢使用。入冬后天黑得早,学生只能摸黑上课;住校教师也无法在夜间批改作业。
令港北小学师生高兴的是,此前学校向镇、区两级政府教育部门申请校舍修葺的报告终于获得了批复,一笔金额为20万元的款项已经到账。有了这笔钱,学校的操场、教学楼、教工宿舍得到了整体翻修和粉刷,教工食堂得以兴建,基本的用电也得到了保障。
小学“换装”后仍频繁遭遇雷电
尽管学校现在已经进行了整体翻修,外观得到了极大改善。可是,学校还是频繁遭遇雷电打击,据校长艾小春的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都至少有六次雷电击中学校的记录。
前一段时间,虽然全校只有包括学前班在内的7个班、总共96名学生;港北小学还是坚持在每周一在校内的泥地上举行升旗仪式,开全校例会。可是后来学校发现,旗杆很可能就是个“导电体”。
“旗杆上悬挂的国旗因为雷击,被烧坏好几面。最后新换的那面国旗,因为被雷电击中,又烧出了几个大洞,没有办法用了。”迫于无奈,艾小春只有将旗杆放倒,不再使用。升旗仪式因此再也无法开展。
“电脑、打印机都被雷打中过好几次。电脑彻底损坏无法使用,打印机也是修了又修,勉强使用。”教师于宝金说,因为雷电频繁,滚雷多次经过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导致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硬生生地被雷电损坏,许多教学活动没有办法正常开展。特别是每逢雷雨天气,师生都不敢开灯和使用任何电器。
专家:周围环境特殊及缺少防雷设施是主因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港北小学频繁招雷电光顾呢?11月18日,江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南昌市气象局政策法规处以及新建区气象局派遣专家,来到学校进行实地勘测,察看其中原因。
“南昌市本来就是雷电多发区,而新建区又是发生落雷次数最多的区域。”南昌市气象局政策法规处罗美娟说。学校坐落在新建区,就意味着有较大的雷击危险。
经过测试港北小学的土壤,江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段和平发现,港北小学的土地湿度,不足以导电。经过勘察,专家发现港北小学的地理环境及缺少防雷设施是主要原因。
“学校周围不是池塘,就是湖泊,加上校舍都是砖瓦结构;一旦发生雷雨天气,很容易将雷电引入。”段和平说,学校两层楼教学楼的高度,也较周围的民居平房要高,这也容易导致雷电袭击。另外,一旦发生雷雨天气,在室外空旷地带的跑动的学生也相当于一个个“导电体”,容易引发雷击事故。
此外,由于学校条件简陋,在建设之初没有做任何防雷电措施,教学楼没有安装避雷针、接地装置;雷电直接击打在建筑物上容易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导致人身和财产损害。而且,教学楼这两年新铺设的电线管线基本都是悬空裸露在室外,雷电产生的雷电波往往就会随着电线侵入室内,造成伤害……这就是教师办公室内的电脑、打印机无法正常使用的原因。
段和平说,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将根据现场勘测情况,并结合近几年来该小学所在经纬度区域雷电的发生,制定具体的防雷电措施和整改方案。(记者李巧)
相关链接:
故宫举行史上最大规模消防演习 假定太和殿遭雷击起火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