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曼谷11月21日电(记者李颖尤东婕)曼谷城中繁华的素坤蔚八巷,在周边30多层高的商场和写字楼的包围下,坐落着一栋仅有两层楼的木制建筑,这就是旺纳维特学校(Wannawit School)的所在。
仅有两层楼的旺纳维特学校被周边一堆高楼大厦包围着,是一所专收穷人家孩子的学校。(新华网记者 李颖 摄)
旺纳维特学校创建于1946年,几十年来,它的样貌几乎没有改变。一片L型的开放地,从小学到初中的足球、篮球课都在这里进行,每天早上的升旗仪式也在同一片“操场”。两层没有空调的木屋就是全部的教室校舍,古老的手摇上下课铃声响起,微风拂面,送来阵阵读书声,老旧简陋的校园却是学生们的精神家园。
由于身处优越地段,在房地产商眼中,这所3莱面积(1莱合1600平方米)的学校可谓黄金宝地。校长鲁西莎玛拉(Ruchisamara)告诉新华网记者,已有多个房地产商以高价游说她出售学校土地,从1亿泰铢到1百亿泰铢(100亿泰铢约合19.39亿元人民币)不等。然而她的回答都一样:“金钱只是一张纸,而孩子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他们需要接受教育才能成为社会栋梁。学生的未来无价。钱或许能买很多东西,但换不来旺纳维特学校!”
今年96岁高龄的鲁西莎玛拉校长,已在旺纳维特学校坚守了70个年头。
今年96岁高龄的校长鲁西莎玛拉(正中)更愿意孩子们叫她奶奶。旁边那位黑衣女士,是现年82岁的教务主任比萨麦。(新华网记者 李颖摄)
鲁西莎玛拉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在她两个月大时,父亲便因病去世了。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靠写作售书抚养他们三兄妹成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教育是件奢侈品。为了让附近的农家孩子能识字上学,母亲买下了这块地,鲁西莎玛拉便帮着母亲一砖一瓦地把旺纳维特学校修建起来,那一年她26岁。
“以前校园后面是一片大大的稻田,教室里满是稻谷的清香。每到傍晚,看着孩子们踩着小路,迎着夕阳走回家,我心里特别踏实。后来稻田上慢慢盖满房子,近些年更是四周起高楼,夕阳和稻田就都不见了。”追忆往昔,鲁西莎玛拉感慨万千。
然而,沧海桑田,初心不变。
数十年前,学校成立时第一批只有8个学生。后来,附近地方的人都听说了这所专收穷人家孩子的学校,因此慕名而来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多时曾达800多人。旺纳维特学校也成为泰国教育部正式认证的学校。不过,学校一直没有接受政府拨款,而是主要依靠自身运营。
鲁西莎玛拉告诉记者,她年轻时就因学费昂贵,不得已在朱拉隆功大学就读一年后即转学到另一所较便宜的学校,才得以修完本科学业。所以,她深知穷人孩子的求学之心。目前旺纳维特学校收取的学费与附近的贵族学校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小学每学期每人为1700泰铢(约合340元人民币),初中为1300泰铢(约合260元人民币)。
仅靠学费不足以维持学校运转,鲁西莎玛拉只能变卖母亲的书籍等遗物来维持学校开支。
旺纳维特学校现有400多名学生,30多名教师。二年级学生农万(Nongwan)来自外府,她的父母亲就在学校所在的巷口贩卖水果。农万告诉记者,他们班上的孩子大多都是外府来的,有的同学曾在公立学校上学,有被来自曼谷的同学欺负嘲笑的经历,而在旺纳维特学校,伙伴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农万说,她爱这里,她爱奶奶……
农万口中的“奶奶”正是老校长鲁西莎玛拉。她的家就在学校的一侧,在这里她送走了她的母亲。老校长终身未婚,亦无子嗣,但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芬芳桃李,她与孩子们师生情深,彼此间视若亲人。
我们看到,客厅书架上摆满了鲁西莎玛拉与学生们的合影,她抚摸着那些发黄的老照片,介绍着学生们取得的成绩,兴致勃勃,如数家珍。窗外淡淡的阳光照在她幸福的脸上,岁月的印记舒展开来,与照片里那些过往渐渐重叠。从豆蔻年华到垂暮之年,这所学校记录了她用一生书写的史诗。
每当有学生大学毕业或每逢教师节,孩子们都会回“家”来找“奶奶”。学生们成才后回馈学校,或捐赠物资,或帮助修缮校舍。现年82岁的教务主任比萨麦(Pisamai)说,这里的老师也大部分毕业于本校,都是鲁西莎玛拉校长看着长大的穷孩子。虽然外面的世界灯红酒绿,多姿多彩,但总有人选择回到学校,与老校长一起,将旺纳维特学校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相关链接:
安全知识进校园 海口玉沙实验学校开展应急演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