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外20名学者联名撰写的一篇名为《有关NgAgo的问题》的学术论文在《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发表。这是首次公开发表、专门针对无法重复韩春雨NgAgo实验的学术论文。昨日,韩春雨回应,科学论文会用科学论文回应,将发表近期实验结果,不过他随即补充,论文不会马上发表。
韩春雨事件曾经一度是热点,无论是最初引发轰动的“诺奖级成果”,还是随之而来的各种批评和质疑,问题起码始终处于科学研究范围之内。可现在还有多少人持续关注事件呢?真相的拖延不决早将公众的耐性消磨殆尽,随着相关媒体的深入报道,纯粹的一场科学实验逐渐同高校、团队、商业机构等各方利益牵连起来,事件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是时候给韩春雨事件画上句号了。该由谁来画呢?按理说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韩春雨本人。韩春雨也是整个科研团队中最敢于直面媒体、常常积极抛出新信息的人,可惜,他却总是习惯自食其言。在此之前,韩春雨曾表示,愿意与对实验抱有怀疑态度的专家、学者面对面讨论。为此,不少国内外实验室派出实习生,希望现场观摩韩春雨团队屡屡提及的“卓越的实验技能”。但是,实习生们无一例外被排拒在基因编辑实验之外,究竟是韩春雨忘了自己的承诺还是又有新的“商业机密”需要保护?不得而知,但我们至少明白,希图其本人道出真相已不大可能。异样的是,韩春雨团队的其他成员同样三缄其口,并有意无意地回避多次国际会议。在实验取得成功后,他们却不愿意与国际同行分享最新成果、不主动寻求认可,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我们也曾一度将希望寄托在其他科学家身上,希望他们通过学术对话打破沉默,可从最初国外实验室抱怨无法重复结果,到现在国内外科学家联名质疑,对话非但没打开,反而陷入了更为尴尬的自说自话的境地:同行们的实验不断失败,韩春雨团队私密进行的实验却接二连三取得成功。要使双方交流有效,彼此坦诚、无所隐瞒是必要前提,若韩春雨团队始终采取如此敷衍了事的态度,显然永远别指望能就此画上句号。最初出现质疑声音时,《自然—科学技术》杂志便表示将展开专项调查,据说调查仍在进行,可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杂志社的调查将如何进行?显然是委托独立第三方进行重复实验。这样的话,即使最终结果出来,韩春雨团队难道不可以故技重施吗?我们也曾希望法律能够成为终结事件的有力武器,毕竟韩春雨团队屡屡强调自己的成果已为某些商业机构采用,若其所言属实,我们完全可以从该商业机构着手调查,因为在实验成果存疑的情况下,其中存在着明显的商业风险。然而,韩春雨团队对合作机构的名字讳莫如深、不吐一言。
根据我国现下的学术体制,最适合澄清事实、展开调查的是韩春雨团队所属单位河北科技大学,高校学术委员会必须对已如此公开化的质疑做出正面回应,可观其所行,同样屡屡食言,早已丧失公信力。究竟该由谁来为事件画上句号,这绝非一个简单的问题,由事件进展可推知,我国科研共同体缺乏应对这种情况的有效经验、国家相关部门同样因缺乏法律授权而不得介入。如何防止“后来者”模仿此类行径,从而危及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信性、甚至危害国家声誉等,这些问题均刻不容缓有待解决。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