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网约车在今年11月1日起正式拥有合法身份。
作为国际旅游岛省会城市,11月10日,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发出关于征求《海口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细则》)意见的通告,此举备受交通行业及坊间热议。在市“两会”上,如何更好地监管网约车成了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记者 曾毓慧
市民司机
“人”的门槛合理 “车”的门槛略高
记者注意到,相比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网约车均限“本地人本地牌”,即,驾驶员须为本地户籍,车辆须为本地牌照,从这一点来看,作为国际旅游岛省会城市,海口网约车的门槛相对宽松一点。
关于“人”的要求,《海口网约车细则》要求在海口市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得拥有本市户籍,当然,若没有本地户籍,只要办理了本市居住证也可以。除此,在年龄、驾龄、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记录等方面,海口也几乎向北京上海看齐。从受访来看,无论是普通市民、身为“看客”的网友,还是网约车司机都坦言,这些规定门槛“很合理”,几乎没啥异议。
但一谈起关于“车”的要求时,受访的网约车司机就有话要说了,记者分析了下,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是车子排量,其二是运营平台。
排量就是油钱,这一点关乎最实际的成本。经查阅《细则》规定,车辆应采用7座及以下乘用车,其中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车辆,排量不小于1.75L;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辆,排量不小于1.35L。对此,网约车司机小郑说,为了省车油钱,大多网约车同行的车子排量为1.4L—1.6L左右,而且网约车几乎都在市区跑,路况不会太差,也不会载重太多,更大排量似乎没必要。小郑说,如果规定网约车排量需达到1.8L,每月光是车油钱就要多花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收入明显下降,这可能会让不少网约车同行改行了。
对于运营平台,《细则》规定,网约车驾驶员只能加入1个网约车平台,也就是说,1辆网约车只能接入1个网约车平台公司提供运营服务。对此,另一网约车司机小吴显得有点困惑:“一个司机同时在两个网约车平台运营会有很明显的冲突吗?” 小吴说,早在几个月前,他就注册成为滴滴打车和易到用车的司机,平时哪个平台有单就接哪个,两者并不存在冲突,他觉得这个“一车一平台”规定不太妥。
代表委员
观点1 准入门槛要卡严 再适时适当调整
“身份合法化了,准入门槛当然要卡得严格一点,”市政协委员梁小喜认为,最近这几年,尤其是这一两年网约车在海口快速兴起,足以说明其市场的容量。
梁小喜说,很支持海口网约车放宽户籍这规定,他说,虽说此前网约车的运营平台也制定相对应的监管体系,相对于普通出租车的“政府+企业”监管而言,网约车监管体系还相对薄弱。“一开始良莠不齐的局面是客观存在的,门槛设得高一点,这有利于行业规范化管理,”梁小喜说,当然,这个门槛也不是一直不变的,建议相关部门根据行业发展的态势,尊重采纳市民的声音,适时、适当地做出调整,以便达到优化市场与规范监管的双赢局面。
观点2 规制定执行 宜束缚行业发展
在市政协委员陈建胜看来,海口作为国际旅游岛省会城市,每年都会有不少外地游客来这里度假、过冬,这部分人群在出行上可能更加青睐于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但从目前来看,海口欠缺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车和出租车也不算发达,眼下,政府部门扶持、鼓励网约车,这对这个城市交通出行来说无疑是一种补充。
陈建胜认为,网约车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也刚刚从最初的争议转变为合法,可以预期的是,网约车在今后一段时间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政府部门合理有力的监管是必须的,但也建议监管部门在事故赔偿、违规处罚机制的制定与执行上不宜过于束缚这个行业的发展。
观点3 竞争中提升服务 租车也爱“网约”
“我在海口开了15年出租车,一开始对于网约车,我们都是反对的,但现在我们不少出租车同行也很支持欢迎网约车。”市人大代表龚银州今年50岁了,他是公交新月出租车司机,因倡导组建海南第一支“爱心出租车队”及常年做公益颇有口碑。
龚银州说,网约车在短时间之内迅猛发展,的确“抢”走了出租车的不少客源,但这个运营市场是完全开放的,慢慢地,也有出租车司机也在手机里安装网约车软件,开始“兼职”从事网约车运营。“据我了解,现在在海口,百分之八九十的出租车司机每天都会跑网约车的单子”,在与网约车竞争中,出租车也在不断拓展客源,不断提高服务。
不过,龚银州也认为,目前网约车的竞争体系还不够完善,比如,出租车运营成本相对较大,但在同等情况下,运营商往往会优先将一些优质客源提供给专职网约车,诸多细节需要提升。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