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提出,抢抓“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建设机遇,以“五大统筹”调整优化城市发展格局,为海口未来开辟更广阔空间。报告具体提出三项举措:
优化市域空间布局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和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按“一江两‘岸’、东西双港驱动、南北协调发展”,集约建设紧凑型城市。
加快“海澄文”融合发展
把“海澄文”经济圈打造成全省最强劲增长极,促进“海澄文”地区人口有序集中和产业有效集聚,力争到2020年“海澄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50%以上。以“海澄文”为发展核心区,积极谋划琼州海峡经济带建设。以“海澄文”为平台支撑,全力争取海口新区获得国家批复。
构建立体交通体系
进一步强化海口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
人物访谈:
嘉宾: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 蔡能浩
市市政市容委是城市管理的重要部门,是“双创”的中坚力量,是“双创”不折不扣的“排头兵”,过去的五年尤其是我市启动“双创”以来,全体市政市容人以弘扬“四种精神”、培植“三种特质”为抓手,以“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为导向,紧紧围绕“双创”各项目标奋发努力、锐意进取,交出骄人答卷;用汗水和创新,让海口露出洁净有序的真容。那么,他们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未来他们又将书写怎样的辉煌?记者为此专访了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蔡能浩。
记者 李传华
一年出动16万人次整治市容环境
记者:过去的五年,尤其是我市启动“双创”一年多时间以来,海口市容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城市市容干净整洁了;
城市管理规范有序了;
城市容貌更舒适和靓丽了;
干部队伍作风好转了。
蔡能浩:市市容委是指导全市城市管理与服务部门,一年多来,市市容委深入开展市容整治,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违法建筑综合整治、规范“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规范便民疏导点管理,规范户外公共空间管理,加大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单位健康教育和控烟工作、做好高铁沿线环境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市容市貌、城市秩序发生很大变化,据统计,一年来全市市容秩序治理共出动16万人次,整治占道经营13万余宗,拆除各类占道经营、疏导点115个,取缔马路市场66个,落实“门前三包”主体责任制4.2万家,“门前三包”日常监管机制进入常态运行,为夺取“双创”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我市推行的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按照“市级做减法、区镇(街)做加法,重心下移、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减少层级、整合力量、提高效率”的思路,推出了一套“组合拳”,并已初显成效。率先推行的“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模式成为全国首个在全市范围实行“公安+城管”综合执法模式的省会城市。
城市环境卫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海口作为旅游城市,对城市环境卫生有了更高标准。而早前落后的环卫作业方式带来的落后的环卫效果和不佳的城市面貌,已经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为此,去年11月,我市启动了环卫PPP一体化改革,到现在已实现了建成区环卫PPP模式全覆盖管理,领跑全国。实施环卫一体化,是城市管理水平的新突破。截止目前,全市机械化清扫率已由过去的不足19%提高到67%,建成区一、二级城市道路机扫率达到100%。机扫率的上升,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方式,在较短时间内使城市的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城市风貌、城市管理两个“大变样”。
在干部作风方面,“双创”一年多来,市市容委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即去一线进行调研,在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的城管、环卫、市政及园林工人可以说每个人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勤与汗水,涌现出了无数令上级领导和市民、媒体称赞的优秀干部职工。比如排水所工人陈清琪,身患癌症仍坚持一线;龙华区城管局海垦中队中队长张胜彬,因劳累血压升至190导致心悸、头疼等症状,被送到医院抢救,病情刚刚好转他又出现在路段上。
在全力投身“双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文明城市环境的同时,市市容委的干部职工还在各自的舞台上展现出各自的风采,比如今年几次大的降雨和台风,市市容委系统干部职工始终冲在第一线,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用实际行动向救群众于危难,比如媒体报道的云海鞋厂救援过程中,龙华区城管队员在风雨中将衣服脱下来给群众穿上,成为温暖无数人的一道美丽而又永恒的风景。就是他们这种不怕辛苦、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双创”精神,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莎利嘉”台风过后24小时内恢复城市主要道路、公共场所、窗口单位等原貌。
在日常工作中,市市容系统的干部职工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事例更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多得不胜枚举。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展现出市市容人优良的品质、超群的素质,也是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首善之城”建设一个有温度城市的具体表现。
深化改革与创新提升城市品位
记者:今年是决战“双创”之年,明年是决胜“双创”之年,下一步,市容委系统将如何继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以过硬的作风巩固“双创”成果,以夺取“双创”的全面胜利?
继续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深化“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模式改革;
提升环卫一体化精细化水平;
加大市政设施改革,提高市民出行的舒适感;
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管理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蔡能浩: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公安+城管”联合执法力度,提高城管执法队伍的信息化科技装备水平,提高城管执法突发事件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有效遏制城市管理中的违法现象。构筑起具备法治化、系统化、信息化特征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系,实现日常管理规范化、人员队伍精干化、激励机制常态化、工作程序标准化。
在环卫一体化方面,加大精细化管理的水准,提升道路清洁度,真正做到城市环境卫生“以克论净”,让城市变得更洁净,更漂亮;加大市政设施改革与投入,以背街小巷改善为平台,推进市政道路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主城区背街小巷改善“回头看”,并向城郊结合部延伸,通过改善城郊小道,完善城郊结合部的基础设施,优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施交通改善,重点实施严重影响通行的“瓶颈”道路的改造,缓解“行路停车难”等问题,提高市民出行的舒适感。
加强对门户道路、街心公园、景区景点、街道立面等开展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提升城市品位。通过“海口城市管家”、12345投诉平台等,发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强化门前三包,市容秩序的监管考核等,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管理和长效机制的建设。
未来5年多措并举助推城市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记者:未来五年,市容委系统将采取哪些措施,在城市管理方面建立起更加科学的长效机制,使海口的城市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
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增强综合执法的活力和效率;
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开展广告招牌、违法建筑、环境卫生等的整治,提高城市界面和城市风貌水平;
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精细化管养水平,保障市政设施的完好、运行安全;
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彩化力度,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迈进;
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提高设备装备水平,切实提高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
蔡能浩:未来五年,市市容委将围绕海口市城市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以创建程序规范、服务高效、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海口城市管理品牌为目标,全面提升我市城市管理科学发展水平。
违建方面,以巩固和加强“打违”成果为着力点,在确保“零新建、减存量”上下功夫。健全市、区、衔街、社区四级防违控违网络,让违建无处藏身;深化户外广告招牌监管,制定和完善市容景观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及标准规范,形成户外广告规划体系。实施户外广告安全监管,逐步建立户外广告监管对象基础数据库,优化应急处置流程,为安全防范提供保障。
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精细化管养水平,保障市政设施的完好、运行安全。以提高道路通行舒适性为目标,突出道路巡查监管频率要求,突出人行道破损、窨井沉降处理。建立市政设施养护项目招标平台,以市管桥隧、主次干道等设施为突破口,逐步推进养护市场化进程。
提升城市整体净化水平,实施环卫精细化作业,增加道路冲洗和保洁频次,治理道路扬尘,提高路面的洁净水平。突破城中村、城乡集合部、集贸市场、公路、铁路、海域、河道等薄弱环节,消除环境卫生短板,提高整体质量。
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彩化力度,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以城区核心区域、市区沟道、主要商圈、商业特色街区、标志性建筑等为重点,实施亮灯工程建设,打造“点、线、面”相结合,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海口城市夜景。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达到45%,力争确保新建单位及居住区100%成为园林式单位或居住区。
结合我市打造“智慧城市”的契机,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开展智能城管建设。发挥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和行业监管主渠道作用,把行业监管系统纳入数字城管统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
加强城管队伍建设,继续借助城管体制机制改革的“东风”,全面提升我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法治意识和执法形象。结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高队伍的服务意识、管理意识,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加大设备装备的投入,统一市、区两级执法队伍的执法服装,配备执法车辆及统一外观标识等,推动队伍的标准化建设。
相关链接:
人大代表符青云:做强新型党媒 为海口发展注入正能量
海口坚守为民“初心”补短板 建设有民本温度的城市
海口坚守绿色发展理念 五年完成植树造林11万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