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巩固“稳” 积蓄“进”
——透视前三季度31个省份经济增长背后的新动能
光明日报记者 冯蕾
2016年只剩下30余天,从已公布的各项数据看,全年6.5%以上的经济增速可期。截至11月22日,31个省份已陆续公布各自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及相关指标。西藏、重庆、贵州、天津、江西、安徽、福建等26个省份GDP增幅“跑赢”全国,其中有23个省份GDP增速超过了7%。
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的工作人员对准备出厂的机器人进行最后的调试。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摄
1、26个省份GDP增速超6.7%:
稳在“增速”,进在“结构”
【数据】
最新数据显示,除了北京、上海前三季度GDP增速与全国6.7%持平,山西GDP增速(4.0%)、辽宁(-2.2%)、黑龙江(6.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26个省份的GDP增幅均“跑赢”全国,其中有23个省份GDP增速超过7%。
前三季度全国各地经济增长方面,西藏、重庆以10.7%的增速领跑全国。贵州前三季度GDP增速依然保持了10.5%的高速增长。值得关注的是,从2014年到今年前三季度,重庆GDP增速已是连续11个季度领跑全国。
透视重庆的发展模式,新动力主要来自于电子信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的贡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重庆市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增速高于工业整体增速12.2个百分点,拉动重庆增长2.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6.5%。
同时,随着沿海产业加速西进,一大批电子信息巨头落户重庆,传统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增长成为重庆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同样,贵州经济增长背后,也与新兴产业快马加鞭密不可分。据该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前三季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3.5%,增速比工业整体增速快将近30个百分点。紧扣创新驱动,发掘新的增长点,贵州经济在转型升级中收获信心。
对于北京、上海两个特大城市来说,近年来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但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的深刻变化,正在激发着新活力——
前三季度,北京、上海的经济增长率均是6.7%。但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服务业占北京GDP比重已经高达81.9%,引领着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其中,既包括快递业和文化出版业,也包括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
再看上海,前三季度,生产性服务业十大重点领域共实现营业收入16322.9亿元,同比增长11.37%。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中,金融业的位置更加凸显。上半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超过2400亿元,以17.1%的增速领跑全国。
2、10余省份增速较上半年回落:
稳在“改革”,进在“创新”
【分析】
财政收入、工业企稳与投资加快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与9月相比,10月,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回稳,税收收入增幅由负转正。从今年3月开始,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已持续8个月保持在6%以上的水平。尤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速加快,表明市场需求有所改善,内生动力正在增强。
观察前三季度各省数据,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的经济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落。出现回落的省份中,有7个集中在东部地区,3个在西部地区,1个在中部地区。
增速短期出现放缓,一方面受世界经济总体放缓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加大结构调整、严格实施环保标准等因素,尤其,在东北地区,正在经历结构转换、动能转变的艰苦过程。
前三季度,全国平均经济增长6.7%,辽宁-2.2%,吉林6.9%,黑龙江6.0%。东北在全国四大板块中垫底,增速偏低。但值得关注的是,吉林的GDP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均表现较好。综合判断,东北经济是在不断筑底过程中,再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大。接下来,如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政商环境,这将成为东北经济破局的关键。
较之上半年,苏、浙、粤三个经济大省前三季度的增幅有所回落。
随着东部地区的一些传统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传统工业、制造业的比重下降明显,经济出现回落也是正常现象;同时,工业的快速增长也适当将西部地区的GDP增速推高。
以浙江为例,前三季度浙江GDP增速从上半年的7.7%回落到7.5%。
7%以上的增速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适当放慢脚步,是为了走得更好。
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浙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为经济的长远发展蓄力。
这是来之不易的“降”——前三季度,浙江企业每百元的主营业务的成本为84元,下降了0.8元,企业的财务费用支出同比下降了9%,其中利息支出下降了13.5%。钢铁行业的“去产能”任务更实现了“五年目标一年完成”。
这是难能可贵的“增”——企业利润明显增长,1至8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率2627亿元,同比增长17.2%。今年以来,浙江工业新产品产值对浙江省工业增长的贡献达到了86.2%,其中,光纤、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产品产量引人瞩目。浙江的产能利用率已经由二季度的78.2%提升到目前的78.9%。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