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属西部欠发达城市的甘肃省会兰州,连日来,免费公交成了市民口中的“热词”。而在这“福利”的背后,则是受大气环境严峻形势所迫,官方为保“兰州蓝”所表现出的决心与态度。无独有偶,“机动车限行+公交免费”,这项针对重污染天气的应急措施并非首次出现,仅11月中旬就在河北、河南等多地相继推行。(11月23日中国新闻网)
空气坏了,限行来了;私车难行,公车免费。这里隐喻着两个温暖的逻辑:为治霾,市民私权受到限制;为限私,公共品供给蓄势发力。因为有了免费的救济,前者才显得“情非得已”;也因为财政在限行上有所担当,治霾才真正成为风雨与共的事。
重霾不能靠“风局长”解围。不过,面对隔三差五的重污染“回马枪”,仅有痛斥的一腔热血显然不够,还得有感同身受的行动与痛觉。就在刚刚,最新版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发布了。京津冀也统一了空气重污染标准,各种颜色的预警有了共同的准星。这对于重污染地区来说,起码不至于因语出多门而产生舆情上的恐慌或失信。
不过,标准非关键,关键还是行动和决心。
实践证明,治霾这件事,要唤醒公共自觉,仅仅在“市民端”发力,既有失偏颇,也于理无据。重霾之下,安有完卵?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私权要限制,公权更须谦抑。具体到限行政策上来,私家车上路的门槛抬高了,公共交通自然要为民生出行及时补位。
补位在两个层面:一是提高频次、增加班次。比如去年12月7日至9日期间,北京为应对重污染天气,在配备最大运力的基础上,再增配2%的运力,日增配机动车200部,日增发车次3600余次。二是绿色出行、免费分流。尤其在雾霾天,公交更要“以身作则”,优先选派纯电动、双源电动等清洁能源公交车辆投入运营,最大限度减少尾气排放。更重要的是,财政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以免费等姿态培养市民公交出行的习惯。此外,补齐“最后一公里”短板,让公交的末梢神经活泛起来,亦是保障免费政策山呼海应的关键。
雾霾频仍,有些常识已经路人皆知。比如分析发现,燃煤、机动车排放、工业排放、扬尘和周边输送等是城市雾霾或PM2.5的污染源。于此而言,一方面,城市固然要限行、要敞开免费公交为蓝天指数拼一拼;另一方面,免费的成本恐怕也不能让财政当了冤大头,还得拨云见日地将雾霾后死不悔改的污染源找出来,该痛下杀手的不能手软,该罚到腿软的不能心善。只有在这种动态平衡中“奖优罚劣”,好天气的小宇宙才不至于成为公共治理的包袱。
此前,王健林在参加活动时表示,由于空气不好,城市的商业价值在逐渐流失。“如果持续不好,优秀的人才和公司就走了。”这话虽有偏颇,却也非杞人之忧。公众自然乐见免费公交成为治霾标配,不过,穿梭在云遮雾罩中的免费公交再好,恐怕也不如蓝天白云更叫人心心念念。
相关链接:
G20会议期间成都限行路段提供免费公交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