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11月30日电 (陈植炜)30日,西南大学联合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区分局开展以“预防诈骗,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平安课堂进校园”活动。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揭露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讲解预防方法,避免学生受骗。
本次活动由西南大学和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区分局共同主办,旨在帮助高校学生预防网络诈骗,提高识骗防骗意识。
通讯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话、短信、网络、信件等媒介设置圈套、发布虚假信息,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骗取受害人较大数额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案件都存在共同的规律,无论诈骗手段如何变化,最后都会落脚到“要钱”这个点上。警方向学生们介绍了四种通讯网络诈骗常见的落脚点,包括转账汇款、账号密码、银行卡密码以及手机验证码。
据了解,常见的通讯网络诈骗手段包括冒充“公检法”诈骗,盗取、冒用虚拟身份诈骗(QQ诈骗),购票、退票诈骗,网络刷信用诈骗,扫描二维码方式植入木马诈骗,网购诈骗,群发银行卡透支、消费短信实施诈骗等方式。
对于如何防范冒充“公检法“诈骗,北碚区公安分局政治处警官李杨说,公检法机关并没有犯罪分子经常声称的安全账户,同时也不会通过电话方式调查受害人是否涉嫌犯罪,“一定要注意的是,公检法机关并不会通过转账打款的方式让受害人自证清白。”
“如果发现自己被骗,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李杨说,如果发现自己被骗,建议立即联系银行客服寻求补救措施,了解资金去向并及时拨打110报警,保存转账汇款凭证。
西南大学2016级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邱同学认为,学校和警方联合开展防诈骗宣传活动非常重要,“通过警官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的分析,我更为系统地了解到电信网络诈骗的类型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讲座对于提高自己对于电信诈骗的防范很有帮助。“
法制课堂上,李杨还介绍了如何防范利用朋友等熟人身份进行诈骗、盗取QQ等社交账号进行诈骗以及冒充领导身份进行诈骗等。
相关链接:
广东形成防范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新格局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