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王宾)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疗理念驱散病魔,以免疫重建促肌体康复……在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记者日前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截至今年7月,我国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试点省份已扩至19个,中医药累计治疗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总数已超3万,“十二五”期间累计接受中医省药治疗的人数增加70%。
艾滋病是世界三大流行病之一。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仅2015年,全球新增感染病例就达210万。随着治疗科研领域和药物研发的不断突破,这一曾被视为的“绝症”已逐步进入慢性病治疗阶段。
当代中医将在艾滋病治疗方面的“正气”类推为西医的“免疫”,并认为艾滋病的核心病机是元气损伤。扶助正气,调节阴阳是中医药促进免疫重建的理论基础。专家指出,作为对目前最有效艾滋病干预手段高效抗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有益补充,中医药通过调节肌体元气、增强肌体抗感染力,使艾滋病病毒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降低。
“中药复方在艾滋病免疫重建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具有安全性和可控性较高,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小,产生耐药性的几率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健说。“十二五”期间,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在免疫重建方面给予了滚动支持,已经获得了疗效明确并可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案。王健表示,自2004年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国中医药累计救治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总数已超3万。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防未病”是中医药疗法的核心理念之一,也出现在《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要求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国辨证应用中医药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干预,使治疗视点前移,可以延缓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降低艾滋病期的发病率。
据了解,现国际上有30余种由权威机构批准的抗艾滋病毒药物,而我国仅仿制其中6种为一线治疗药物,但尚无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药物。由于艾滋病病毒容易变异产生抗药性,因而迫切需要作用于不同机理及新靶点的药物,新药研发任重道远。
专家表示,我国尚有待研发长期安全的艾滋病治疗策略与综合治疗新模式。同时,可以发挥中医药脏器保护作用,降低非艾滋病直接相关疾病的死亡率。
目前,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试点地区包括河南、云南、广西、安徽、北京等。据悉,我国将从明年起制定并颁布艾滋病(成人)中医诊疗方案和针对艾滋病相关十二个常见病症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关链接:
海南将艾滋病治疗纳入医保 为生活困难者办理低保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