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艺术看似毫不相干,彼此独立,却又时常结合,产生惊人的魅力
达·芬奇的画家身份为世人熟知,殊不知,他在数学、力学、物理、医学等科学领域也有极高的造诣。不久前,达·芬奇的60幅《大西洋古抄本》手稿真迹首次来华展示,笔者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观时,不禁为他大开的脑洞、深邃的思想而叹为观止。
这些手稿完美诠释了达·芬奇艺术与科学的成就。除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传世名画外,达·芬奇还留下了约6000页的手稿,涉及几何、工程、建筑、机械等多个领域。他设计了初级机器人,提出了首套心脏修复手术的方法,自制了飞行机器,主持修建了杰出的水利设施……这些手稿可谓一部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据说,看过达·芬奇手稿后,爱因斯坦感叹,如果这些科研成果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发展可以提前30至50年。
科学注重理性、逻辑,研究的是客观对象世界;艺术多诉诸感性、想象力,关注的是主观内心天地。科学、艺术看似毫不相干,彼此独立,却又时常结合,产生惊人的魅力。两者在达·芬奇身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但这并非极少数天才的奇迹。伽利略喜好画画,他通过观察月球,发现“地球反照”的现象,就得益于绘画训练时对光影敏锐的捕捉能力。进入古希腊雅典学园学习的艺术家,必须先懂得几何学。回顾科学史,很多顶尖科学家都有非常好的人文艺术素养。
科学与艺术不可分割。作为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无论是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还是挖掘人性深度的艺术,追求的都是永恒和普遍性。在求真或求美的过程中,提升对宇宙世界的感知,获得纯粹的精神体验,进而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只不过,两者的表达“语言”不同:科学家借助数学演算、实验室器具,艺术家则通过文字、画笔或刻刀等。
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不是先前独有。实际上,现代很多创造活动,也处处能看到两者结合,相得益彰。科技工业产品,不仅要有科技含量,还要注重设计美感;一些现代艺术展览,尝试运用前沿科技成果,营造出新奇的效果。对自然的探索、对美的追寻,科学之中发现艺术,在艺术中实践科学,或许正是作为艺术家的达·芬奇的科学密码。
了解达·芬奇身上的科学密码,认识艺术与科学的内在联系,其意义在于启示我们:优秀的科学研究往往是发自内心的,出于对自然的惊奇的审美,关注知识自身的问题,追寻的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有志于科学事业的人有必要提醒自己,要把追求真理本身作为指引,化为自在自为的审美行动,而不单单是为了生存或换取名利。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02日 18 版)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