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市在摸底全市基层证明的基础上,撤销了74项“奇葩证明”。昨天,市编办主任刘云广表示,为固化清理奇葩证明的成果,本市将推出保留的基层开证明清单,防止奇葩证明“反弹”。(12-02来源:中国新闻网)
“奇葩证明”辈出,历来被人们广为诟病。办房产证要求证明“结婚前未婚”、兑换残币要看孙女“撕钱”证明、办理退休手续要求老百姓到派出所办理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面对这些“奇葩证明”的存在,老百姓是叫苦不迭,就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都痛斥某些政府机构故意给老百姓设置障碍,称“证明‘你妈是你妈’是天大的笑话!”
解决“奇葩证明”,大力改进公共服务,是简政放权改革的重要内容,既能方便生产生活,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也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应有之义。为此,民政部、公安部等多个部委接连下发通知,专门整治各领域滥开证明现象,明确规定了一些不再开具的证明。
然而近来,各类“奇葩证明”又屡屡出现。如最近发生的“宜昌市民徐义清为了把父母房产继承过户到自己名下,被要求为已离世近百年的祖父母开‘死亡证明’”事件,就让人相当无奈。究其根源还在于一些地方不少机构对证明材料的需求并未减少。这样反而给群众带来了更大的不便,一些部门需要开某些证明材料,而民政、公安等却不再开具此类证明,让群众更是陷入无可适从,左右为难的境地。
防止奇葩证明反弹开出“清单”是个好举措!11月中旬举行的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明确,该市首批取消调整74项政府部门要求基层开具的各类证明,并明确提出政府部门“不准要”相关证明。并将以“证明清单”的形式,把清理证明的成果固化,约束相关部门,防止奇葩证明反弹。
要彻底解决滥开证明问题,不仅要落实“新规”,堵住出口的“塞子”,更要疏导好要证明的需求,也就是各部门必须“步调一致”,要明确办什么事需要哪些证明,不需要哪些证明,各部门必须统一清单,避免各说各话,各自为政。当然,各部门之间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打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建设切实可行的信息共享平台,努力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减少开具证明的种类和环节。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我们要真正落实简政放权,只有从源头上依法纠正不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的做法,真正做到各部门统一口径,“步调一致”,才能切实方便群众办事。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