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交流会在宁波展赛正酣。阳光助残志愿服务作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残疾事业发展的重量力量,不仅帮助残疾人解决了大量的问题,提升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更增进了社会的包容与和谐。
当今社会,残疾人事业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不同种族的人们都开始形成一个共识,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是人类进步和正义的事业,而助残志愿者不单单是服务的群体,也已成为奉献爱心助残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秦巴山区弱智人成因及综合防治课题组”在 “志交会”中让更多的人了解智障儿童。中国青年网记者张思怡 摄
秦巴山区守护者:帮扶弱智病症用无私之心点燃生命希望
秦巴山区是我国中西部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当地生存环境恶劣,弱智病症高发。1995年由陕西省科技厅牵头,西北大学等单位共同成立了“秦巴山区弱智人成因及综合防治课题组”,针对秦巴山区弱智病症高发的情况开展研究和志愿帮扶工作。
谈起如何开展志愿帮扶工作,西北大学相关负责人说到,“第一年暑期志愿团队会去村里调研,回到学校后根据调查问卷和DNA检测分析他们的具体病症,制定相关帮扶计划。第二年志愿者会回到村子做回访,看看对他们的干预、提供的意见方法有没有效果,这个项目可以说是一个长时间的跟踪帮扶。”
来自西北大学的高晓彩是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在刚接触到此项志愿服务时,她还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当时高晓彩为了掌握当地弱智病症的状况,不得不每天步行数十里完成调研工作,同时恶劣的生态环境时刻威胁着她的生命,高晓彩回忆说:“在一次调研中,突发大暴雨,多亏两位学生奋不顾身的相救,我才能在山洪暴发的河流中幸免于难。在山区行进时,我们经常会遇到毒蛇,被毒蛇攻击的事例也发生过很多,多亏周全的准备和及时的救援才没有酿成严重的后果。”
如今2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妙龄少女已成长为西北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每每回想起秦巴山区老乡的生活,高晓彩都很感触,“每次外出调研我们都会带足一天的干粮,可每到一处看到已经揭不开锅的老乡,志愿者都会忍不住把干粮留给他们,自己饿着肚子继续在深山中跋涉。”
但高晓彩明白,几顿干粮对于这个贫困山区来说是杯水车薪,于是她带领志愿者开始号召周围的人为秦巴山区的孩子捐款捐物。在这20多年间,她们已为当地医务室募捐了多种基本医疗器械;向当地儿童发放图书6000余册,玩具5000余件;多次在当地开展义诊活动,发放药品价值6万余元;联系爱心企业为当地学校建立计算机教室等等,所有人亲眼见证了秦巴山区的改变。
今年新加入课题组的宋占明也在采访中说到,“我已经和老师说好明年一定还要继续做这个项目,当看到患有弱智病症的孩子家长眼含泪花的样子,我的内心十分难受。我们很多人都是城市长大的孩子,真的很难感受到山村孩子们的艰苦。”
20多年来,西北大学志愿团队对秦巴山区坚守是一场以爱为名的马拉松,这场马拉松没有终点,有的只是春去秋来的接力和不离不弃的深情,他们用无私的行动温暖着人心,让秦巴地区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
我们相信,阳光助残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国家和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郑重承诺,在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呼吁大家加入阳光助残志愿服务中来,以实际行动温暖身边的残疾人群。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