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开始了云南省的环保督察工作。仅仅半个月时间,中央环保督察组就接到群众对一家叫做云南先锋化工的企业高达46次的投诉和举报。面对持续性违规排污,云南先锋化工公司却表示,即便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也无所谓,因为他们的企业很特殊。(12月5日央视)
面对地方民众的常年投诉与中央环保督察组的专项整治,这家企业却依然能够坦率说出,“即便违规也无所谓,因为他们企业很特殊”,显然突破了人们对于一家违规排污企业应有形象的设定。所谓“特殊”的原因并不复杂,无非是因为其属于当地重点企业,是地方政府区域经济的台柱子、财政的钱袋子,从而在环境治理中,获得了某种近乎公开化的区别对待。
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不能说当地环保部门对于这家“特殊”企业的任性排污完全无动于衷。仅2016年,云南省环保厅就多次对该企业采取了行政处罚与停产整顿。但问题也正在于此,这边是看似严厉的违规处罚,那边企业却依然我行我素——相关部门完成了“治理任务”,企业的违规生产也不受影响,由此,在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达成了某种隐性的平衡。只不过,维持这种畸形平衡的,并非只是环保部门的不作为,而是更源自某种超然于环保治理之上的地方袒护。
是污染大户,但更是税收大户——当地政府显然是以实际行动对先锋化工作出了这样的排位。而地方政府所展现出的这种价值序列,与企业不惮于说出的“我们很特殊”,不过道出的是当前某种有着普遍性的污染治理真相:一方面,在不少地方,仍有地方政府将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而为了确保一时的经济指标,污染大户依然可以享有违规排放的“豁免权”;另一方面,较之于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违规偷排,地方政府囿于财政收益而主动对污染企业放行和袒护,其恶劣影响与负面示范,显然危害更甚,这恐怕也是当前环境治理最应该攻克的“堡垒”。
最严环境治理时代,特权污染户的存在,无疑是一种深刻的反讽。它不仅影响着环境治理的整体进度,也吞噬着人们对于环境质量改善的信心。究其原因,既与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之处理的失败有关,更或源自不少地方对粗放式发展模式的依赖仍在延续。就此而言,拥有特权的污染大户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环境治理的危机,而更是一种发展的危机。而个案的纠偏之外,还有多少享受“特殊待遇”的污染大户在任性排污,如何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对于环境治理效力的消解,显然值得更多的地方反思与求索。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