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问题早已成为青年就业者的头号烦恼。汤琪 摄
群租合租、频繁搬家、与房东中介斗智斗勇、面对城市的高房价“望楼兴叹”……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房子,这可谓是他们心头的最大烦恼。年关将至,中新网记者记录下在大城市打拼青年的住房经历,对未来,他们又有何期望?
住地下室——“刚毕业都这样”
从大学实习到毕业,23岁的山东人张瑾在北京已经工作了10个月左右,本科学习采购管理的她,刚刚通过了一家连锁超市的面试。不过,张瑾还有些犹豫,“有的公司还能提供住宿,工资也能到4000。”
张瑾目前租住在北京天通苑附近一间十几平米的地下室,她正经历着一些来北京打拼的青年最初都会遭遇的一切——通过中介找房,要求住满一年才退押金,每天挤地铁上班,进站差不多要耗时15分钟。在张瑾看来,找工作如果“包住”,这是她实现“住到地上去”的最便捷途径。
2014年发布的《北京青年就业人员的住房状况报告》显示,近2/3的青年就业者租房或住集体宿舍;近1/5的管理人员、近15%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住地下室和平房。
住在地下室,每个月650元的房租,在张瑾看来,这是自己工资范围内可以承担的。因为十几个人共用洗手间和洗衣机,有轻度洁癖的张瑾从来都不用洗衣机,连冬天的衣服也手洗。
“我老家经济条件一般,家人都很支持我来北京打拼,但我没告诉他们自己住在地下室。”张瑾表示,如果家人问起来,就说“住的还可以”。
在她眼中,住地下室也不是天大的困难,“刚毕业的都这样。”
在北京丰台区一棚户区内,居住着很多外来务工青年。汤琪 摄
谈房“心塞”,来北京才是正经事?
和张瑾一样,老家在黑龙江的杨烁最初来北京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他告诉中新网记者,家里人觉得“来北京才是正经事”,要求他拿到北京户口。
和张瑾不同的是,杨烁成长在一个中产家庭里,父母都受过高等教育,工资可观,没什么生活压力。“我身边有很多和我有类似经历的北漂,都是家里逼来的……”他无奈地说。
2013年的夏天,杨烁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实习,住进了单位提供的地下室宾馆,价格是一天30元,他描述说,“当时住在一个15平米的三人间里,夏天非常潮湿,出差四天回来发现,皮鞋长了一层毛。”
“但不管外面多热,宾馆里都特别凉快,就是被褥经常湿,每天晒一晒就好了。”此后,因工作调动,杨烁还在上海虹桥机场附近租住过隔断房,月租金是2200元。
“北京的朋友聚会,聊来聊去总逃不过落户、买房、摇号……”杨烁表示,这些话题让他觉得“心塞”,他坦言,“总觉得落了户,这辈子就跑不了了。”
这两年,做投资、融资相关的工作,让杨烁几乎天天应酬到后半夜,身体吃不消了,最终决定一心一意回学校读博士,重新住进一年1200元的学生宿舍。
“月光”、“负翁”,比不上寂寞
上述《北京青年就业人员的住房状况报告》显示,1/4的青年就业者是“月光族”或“负翁”;在能存下钱的人中,只有38.9%的富余者和28.2%的小有结余者居住在自有房屋中,而其余的大多数人,还在努力存钱凑首付购房款。
“再熬一年应该会好一些。”目前在上海做设计师的刘能告诉中新网记者,对他所从事的行业来说,工作两三年只能算是新手,五年才算出师,或许到时候能存下钱。
24岁的刘能是典型的“月光族”,两年前大学毕业后,他住在北京五环外的沙河,他说,“要不是每周末进一趟城,去西单、王府井、南锣鼓巷逛逛,我都以为自己住在某个村里。”
然而一到周末,刘能就倍感“寂寞”——不知道出门去哪儿,想看电影、聚餐都不知道找谁。“我不擅长社交,五环外不像市中心,路上都碰不到几个人,回到家推开门都是黑乎乎的,没有人说话。”
“逃离”北京后,刘能回湖北老家待了几个月,但他很快就“受不了家里的束缚”,他说,“感觉一眼就望到了人生的尽头。”
刘能说,“离开北京之后,那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好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义无反顾的北漂,这就是北京的魅力吧。”
虽然刘能感觉,目前在上海的生活比在北京更寂寞,但他打趣道,“好歹现在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东方明珠。”
租房十年终买房,又添新愁
1984年出生的于薇,在北京奋斗了十年后,终于在今年年底,成为了上述《报告》中“居住在自有房屋中”的青年。
从2007年到2016年,她经历了八人间的宿舍、合租、当二房东、摇号,最终买到了房,已经成为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
“现在下班后就想赶紧回家,屋里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总想着怎么去装扮它,有归属感,有家的感觉。”于薇告诉中新网记者,她每月要供的房贷大概占收入的1/4,但她欣慰地表示,“背房贷过日子很正常,好歹房子是你自己的。”
尽管不用再为租房四处奔波,但于薇坦言,孩子的到来,让小两口的生活成本骤然升高。“主要是以后孩子户口、上学问题,另外就是我们工作稳不稳定的问题。”她说。
“刚来北京工作的前两年,家人一直劝我回家,尤其是堂妹考上公务员后,我爸有天给我打电话说,我们全家开会决定,让我辞职回家考公务员。”于薇表示,父亲在老家给她准备了房,她在北京辛苦奋斗的一切,回家很容易就能实现了。
然而,每次飞机降落到北京首都机场,于薇想到的总是,“终于回来了。”她坦言,虽然目前还没能在北京落户,但在这里很自由。
“在北京,我能够独立自主,不用背负人际关系的压力,虽然以后孩子上学可能会有不便,但像我这样的北漂青年很多,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于薇十年的坚持,让她充满了自信。(汤琪)
相关链接:
阿桑奇在厄使馆20平米房间蜗居4年 形同“服刑”
四川支持"蜗居"租赁:房屋可打隔断 卧室不低于5平
蜗居书架 像花儿一样绽放
武汉女子10年蜗居卫生间打4份工 送儿子上北大(图)
适合蜗居的4套瘦身动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