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在向小朋友讲解文明交通知识。
连日来,龙泉镇街上不时能看见一些老人,手拿扫把、簸箕等将地上垃圾落叶清理干净,同时劝导市民整齐停放电动车,忙得不亦乐乎。这是龙泉镇组建的中老年志愿服务队,由60位离退休老人自愿组成。“我虽然已经退休,但能为‘双创’贡献一己之力感到很自豪、很有意义。”服务队队员陈阿姨说。
发动“五老”志愿者参与“双创”只是龙华志愿服务中的一项举措。“双创”模式开启以来,龙华区紧扣“全民发动、全民参与”这条主线,狠抓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建立以“志愿龙华”网站为中心、以微信为宣传阵地的组织平台,推进“基层群众点单、志愿龙华审单、志愿组织接单”的“三单制”志愿服务运作模式,在机制体制、队伍组织、品牌活动、阵地打造、活动载体等五个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加强志愿服务资源有效供给。
记者陈小萍 通讯员韩易成 文/图
体制机制运作“新”
志愿服务的充分发展,需要系统化的制度保障。“志愿龙华”平台的建立,实现志愿者、志愿团体注册,志愿服务信息发布等功能,规范的管理服务和交流展示使得各类志愿服务项目成果、公众宣传,志愿服务影响力和感染力全面开花,“红利”惠及辖区5万志愿服务群体。
“需求+服务”对接机制,也是龙华区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力推的一道“主菜”。其特色是需求信息包含志愿服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参与方式等,便于志愿团队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台风“莎莉嘉”防风防汛期间,龙华区通过“志愿龙华”网站、微信群等渠道发布镇街一线的需求信息,吸引海南绿涯公益团队等多支队伍百余名志愿者参与到防风志愿服务中,并积极为志愿服务团队解决实际困难,有效促成“需求+服务”的对接。
队伍组织方式“新”
龙华区积极整合社会多方力量,从行政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层次、全方位进行宣传发动,不断为志愿队伍组成“成分”添砖加瓦。
截至11月底,“志愿龙华”平台注册志愿者3370人,注册团队143个。志愿者及志愿团队来自社会各界:有由行政单位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有在校大学生组成的青年志愿队……同时,创新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采用“社工+志愿者”的形式,将一部分志愿服务活动打包给社工工作人员。
“四点半课堂”是金贸街道玉沙社区的特色服务品牌项目。平时,玉沙社区星海社工站会对社工、志愿者们针对“四点半课堂”的服务内容、课堂秩序、志愿服务要求等进行培训,以便社工和志愿者们能为“四点半课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现今,“四点半课堂”已延伸至海垦、大同街道等地,惠及范围不断扩大。
品牌活动宣传“新”
龙华区率先建立志愿服务每日一报制度,通过反馈每日文明交通劝导、“小烟头、大文明”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进展情况,将参与人次、服务时长、取得成效直接呈现,有效推动全区志愿服务常态化。
同时,阶段性打造热点,保持志愿服务热度不减。“周末趣味课堂”、“关爱困难糖尿病人”、“爱国卫生义务劳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省内主流媒体的报道。热门活动还有“‘双创’在我家·微宣讲”活动、“完美假期,互助共行”志愿服务活动、“‘双创’树先锋,垃圾不落地”宣讲活动等,志愿服务余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爱心绵延流淌。
据统计,自8月2日起,全区共有志愿者参与辖区志愿服务活动达38780人次,参与服务时长达94530小时。
服务阵地打造“新”
12月8日,大同街道龙华路龙华商城门口,龙华区首个志愿服务示范岗亭正在火热施工中。
龙华区积极打造线下志愿服务联络平台,稳步推进志愿服务站示范岗亭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双融合”。首个示范岗亭地处交通要道,交通流量大,服务对象辐射面宽。目前,该项目虽尚未完工却已吸引绿涯公益、老陶义工等多个志愿服务团体抢先入驻。
龙华区志愿服务不但覆盖街面,而且零距离服务寻常百姓。例如,海垦街道滨濂北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设有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校外心理咨询室、“四点半课堂”等机构,为居民提供周到而全面的服务,真正把关爱、温暖送到百姓心坎里。
活动载体形式“新”
“叔叔,现在是红灯,你要停下来等一等。”稚嫩的声音铿锵有力,正在进行文明交通行为劝导的是小学生周小云。节假日只要有时间,她和她的小伙伴都会报名参加龙华区“小手拉大手,‘双创’进校园”之“文明交通小使者”万人交通志愿活动。
这是龙华区志愿服务活动载体的深化和创新。活动以孩子为主角,以孩子的视角看文明,以孩子的力量带动家庭成员,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文明交通的行列中,通过小手拉大手,拉起交通安全“心”防线。
此外,结合工作实际,龙华区组织开展“扫描桶盖二维码抢现金红包”、“助力‘双创’·健康义诊·情暖社区”、“关爱‘双创’一线工作者·炎炎夏日送清凉”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使得人人都能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不断激发市民主人翁意识,呈现“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新格局。
(海口网12月11日讯)
相关链接: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海口美兰区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