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翠兰在南京临时租住的房子门前(11月25日摄)。易翠兰,1923年5月6日生于南京老城南。1937年冬,易翠兰被家人在脸上涂满锅灰装扮成男孩,辗转在五台山难民区和金陵女子大学难民收容所避难。虽然最终从血泊中死里逃生,但她因遭日军用枪托殴打,落下终身病根,经常疼痛难忍。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使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给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了终身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那段惨痛历史的“活证”。79年岁月流逝,在世者已经越来越少。2016年11月26日,89岁的张福智老人离世后,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108位。第三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新华社记者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用影像记录他们的伤痛记忆和生活现状,以铭记南京大屠杀中所有无辜受难者。新华社记者李响 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