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教授在首届健康中国高峰论坛上提出,我国有关部门对于将体检费用纳入医保的事宜,应尽早有一个合理安排,并制定出时间表。詹启敏表示,对于什么类型的体检,用什么样的体检手段,安排多少额度或比例的报销费用,每个国家可以根据不同的体制、需求和经济实力做出各自的安排。(12月11日《京华时报》)
有资料显示,每年做健康体检的人一生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只占不做体检者的1/5。因为凡是重大的疾病,都只有做到“先发现”,才能“先诊断”和“先治疗”。很多重大疾病,在平时可能没有多大的不适症状,比如肝癌,肺癌等,很多患者在平时几乎没有任何反应,不过一旦出现了严重的症状,比如疼痛等,就可能已成为癌症晚期。此时的患者,既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也会因为后续的治疗成本太高,而让家庭陷入绝境。
从医学上讲,治病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才能控制和减少后续的成本。也正是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公众的体检,并将其纳入医保统筹解决。正如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白书忠所说,以胃癌为例,目前日本、韩国的早期诊断率在80%以上,我国还不到20%。这种差距的主要根源,就在于我国缺乏以体检为基础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机制,从而使诊断率始终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很显然的是,若是不能通过政策的引导与途径的改变,那么这种情况很难获得根本改善。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在于管理与服务观念出现了偏差。有相关职能部门看来,医保的主要功能是“医”而非“检”,因而医保的资金使用,也就只能用于治疗而不是体检。把体检与治疗对立起来,或者视之为个人之事而不是公共政策的范畴,才是导致体检纳入医保迟迟难以落地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九龙治水之下,医疗保险与公共卫生之间,既存在着概念上的混淆也存在着职能上的交叉。早在2011年,针对北京市居民健康体检将由医保报销的外界消息,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澄清道,体检费用不可能由医保报销,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目前也没有相关计划,并认为体检费用应该由公共卫生承担。
“重医轻防”的观念根深蒂固,让全民体检纳入医保的推进,始终难以落地。其实就实现途径来说,全民体检纳入医保并不难实现,比如现行的个人账户的使用与管理,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是医保资金的缺口增加,入不敷出的现象在个别地方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个人账户内的资金被套现用于购置其他商品,形成了实际上的资源浪费。如此情况下,不妨增加其使用途径,让其可以用于体检报账,同时结合地方的特点列出体检清单,并给予医疗报销,如此既可以解决体检经费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实现体检项目的扩大化,更能让社保资金获得更高效的使用。
无论是专业角度,还是国外经验,以及现实的要求,都说明体检纳入医保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然而直到目前,除了少数地方有所尝试,其他地方依然铁板一块,进展极为缓慢,体检纳入医保依然处于“专家建议”的阶段,其背后的原因尤为值得深思。或许,只有从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医保政策的功能取向上,实现认知的纠偏,才能让公共政策实现重大调查,从而让“体检纳入医保”由专家建议,上升到政策推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