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某高校学生梳理的“在学校,最让你蓝瘦香菇的十件事”中,“革命友谊变成了投票、转发、拉粉丝”名列第七。“有了投票以后,我周围的小伙伴都问我是不是被传销了。”“有了投票以后,随时感觉友谊变得就像工具一样,不得不帮忙,也不得不去做。”“有了投票以后,我被好多人嫌弃。”(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
朋友圈成拉票圈,不仅是在高校,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就“朋友圈为孩子投票”这一话题进行调查。在2043人中,近四成受访者经常收到求投票链接;45.6%的受访者曾参与过朋友圈投票,44.7%的受访者认为“绑架式”朋友圈投票让人烦恼、失去乐趣。
朋友圈本无原罪,但是时下的朋友圈中拉票现象也成了越来越多成为人们头疼却又无可奈何的“工作”。朋友圈成拉票圈,不是朋友圈的错,而是时下各种评比以投票论英雄,于是形成了投票拉票的黑旋风。谁的票数高,谁就有可能如愿以偿获得各种“第一”“优秀”的获奖的名次。于是“投票有偿服务”,应运而生,形成一种产业链,花钱买票已经成了一种潜规则。而朋友圈成拉票圈,是这种产业链中补充的重要一环。
以“投票论朋友”是朋友圈尴尬的现实窘境。人情压力下的朋友圈到底投不投票,已经成为朋友“圈中人”的头痛事。按说有时间给朋友投上自己的一票,也做了个顺手人情。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帮忙时,当然义不容辞都来帮一把,何况人人都需要帮忙的时候。但是时下朋友圈有了太多的拉票负担,朋友之间也承受不起,不可能满足大多数朋友的投票需求,于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高校学生朋友圈成拉票圈,这一现象的存在,是“投票论英雄”逼出来的民间智慧,时下各种荣誉获取要靠投票说话,而这种“投票论英雄”的荣誉真假也让人难分,李逵李鬼同台演出。“拉票”占领朋友圈, 让时下的各种荣誉评比变了味。家长们为了孩子,大家都为了获得荣誉奖状的贴金的面子,不惜依靠朋友圈帮忙,有的甚至用发红包感谢来刺激投票,一方面是赤裸裸的“人情压迫”,一方面是朋友圈的红包刺激,朋友圈成拉票圈已是不争的事实。以“投票论朋友”不是真朋友,友谊的小船翻就翻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朋友圈成拉票圈的功能变味,这是社会的尴尬,也是各种荣誉评比含金量的尴尬。如果大家都把荣誉别看得太重,朋友圈的功利性也就少一点,变得更纯洁起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