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西柳州的几节绿皮车厢成了“网红”。它们“退役”后被安放在一家博物馆里,随后则被改造成了“24小时书吧”,车内有空调、书籍等,免费向公众开放。于是,“登上火车去看书”受到不少市民的热捧。
其实,以前的绿皮火车并没有这么浓郁的“文艺范儿”。作为上世纪铁路运输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绿皮车一度被吐槽车体破旧、设施落后、运行速度慢、乘车环境差等。然而当它们纷纷退出历史舞台,网友们又开始集体怀旧,有人留恋,有人感慨,绿皮火车里也渐渐装满了情怀。
正因如此,“戎马一生”的绿皮火车又开始焕发新的光彩。在郑州,一列绿皮火车被一所美术学校改装成了学生宿舍,车顶有热水器和空调,车厢虽狭小,但生活所需的电器一应俱全;在济南,有绿皮火车变身一所大学的食堂,学生吃饭每天“赶火车”的场面成为校园独特的风景;在北京,几节绿皮车厢被改造成了餐厅……近年来,绿皮火车再利用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赚足了人气,也成为商家的“聚宝盆”。
在人们的印象里,绿皮火车早就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生活记忆的一部分,如今时过境迁,绿皮车虽然也不再动弹,但将它们巧妙利用,变成餐厅、旅馆、书店等,很“复古”又很时尚,很个性又很有趣、很新奇。想想看,在里面翻翻书,想想陈年往事,或者按照时下年轻人潮流的“玩法”——拍拍照,发个朋友圈或微博,坐等满屏点赞,肯定别有一番暗爽。
而这也给人不少启示。当前,有些绿皮火车被承包,走上“经商”之路,从餐厅、旅馆到主题公园,它们都成为揽客的利器;还有很多绿皮火车开进了博物馆里,它们作为年代记忆静静地等待围观,但身为展品,只有用起来才能更好地与市民互动,柳州这家博物馆的创意值得点赞。另一方面,当前各地公共阅读的空间还是不够,市民阅读的热情还需要激发,在这一过程中,创意二字必不可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