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四川省遂宁市遂州北路一家银行在为一女子办理储蓄业务时,工作人员没有经过详细验证,就将此女子拿出的4600元外国纸币存入银行。当天下午,她再次存入4500元纸币。当现金入库时,银行负责人检查发现,两人存的外币有问题,于是报警。遂宁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及经开分局经侦大队介入调查后发现,存入的纸币,实际是犯罪嫌疑人在地摊上购买的类似美元的冥币(12月14日《南方都市报》)。
据办案民警讲,“这个美元很逼真,但在美元背后,有一行英文,翻译过来,就是钱币系冥币,禁止流通交易”。听起来真像是一个段子,可就是发生在现实中。很多人都在调侃,这一次银行怎么不“钱物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了?这里,不是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而是在平素中,银行的一些做法。让人伤透了心。
说句实在话,看到这则新闻,那些调侃的人真是内心强大。静而思言,不寒而栗。在公共语境中,很多人提到银行总是五味杂陈。并不否认,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银行带来的便捷。很难想象,如果缺少银行身影,现代生活会变成怎样。正如银行离不开公众一样,公众也离开不银行。也正是因为需求性的存在,这些年来银行取得了较大发展。
然而,在快速发展中,银行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时不时地会给公众带来不好的感觉。有关对银行“钱物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的调侃,就从一个侧面进行了注释。在这其中,有一个在银行有没有可能取出假币的担心。这些年来,有关从银行取出假币的新闻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每一次出现都成为公共话题。几乎每一次,银行都是大手一挥、竭力否认,一直强调自己的专业和敬业,认为“连一丁点可能性都没有”。并且捧出“钱物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的条款,把公众的怀疑抵到一边。
到底有没有取出假币的可能?这真是一个“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难题。问题的关键是,公众并没有多少话语权,无论是否认可,只要银行这么认为,那就几乎没有什么办法。也正因为如此,每当出现“在银行取到假币”的新闻,几乎都没有什么下文。可就这次“女子买9100元冥币当美元存银行”来看,“在银行取到假币”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而且在有的地方可能性很大。
具体到这一事件,不妨设想一下,在犯罪嫌疑人存入假币之后,正好有客户前来取款。这时会有什么样的情景发生?一个很大的可能,银行工作人员会把刚刚存入的纸币,顺手再给客户。而当客户回家后发现了假币,这时再来找银行,会得到承认吗?在这一新闻中,存入的9100元纸币全是假币,有些出格了一点。如果只在其中掺杂几张假币,想必银行同样不能识别出来,同样有可能流入到客户手中。这样的情节,不正是媒体报道的有些客户“在银行取到假币”的情景吗?
在这一事件上,银行也是受害者。可这种受害,让人有话要说。银行如此专业,都不能准确识别出假币,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去了哪里?银行到底有没有、用没用专业识别机器?既然“进”有可能出现假币,那么“出”有假币又有什么不可能?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银行取假币原来真有可能。以此审视,以后再次碰到“在银行取假币”的新闻,银行还能信誓旦旦地否认吗?还会傲慢地把客户推搡到一边吗?
相关链接:
女子花12万买面值63万元假币 细看发现是冥币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