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2月16日电(记者白林)2022年冬奥会筹办工作启动一年多来,河北以场馆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放大奥运效应,发展奥运经济,实现了良好开局。
筹办实现“五大率先突破”
河北省冬奥办常务副主任李璞介绍,明年是筹办工作由场馆规划设计转入全面开工建设的关键年。在过去的一年多来,河北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第一,坚持规划先行。河北省级层面完成了张家口区域综合交通规划、张家口赛区水电气信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借力冬奥促进张家口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张家口市级层面完成了冬奥会总体规划、文化产业整体提升规划等11个规划。崇礼区层面委托清华大学等设计团队编制了崇礼城区概念性总规、主城区控制性详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详规、崇礼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等规划设计方案。
第二,推进场馆规划建设前期工作。目前,冬季两项中心和北欧中心越野滑雪场、跳台滑雪场等四个新建场馆以及云顶滑雪公园场地A、场地B两个改造场馆规划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明年将全面开工建设。
第三,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京张高铁全线开工,崇礼铁路控制性工程已经开工。延崇高速控制性工程正在开展招标前期工作,将于12月25日开工。张家口宁远机场改扩建工程总体规划已完成修编,计划明年下半年开工。雪场输水二期、天然气、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
第四,人才培养从零基础起步。河北制定了《河北省冬奥人才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2)》,着力培养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科研服务人员等涉奥人才。河北省体育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晓马说,今年已注册了272名冬季项目运动员,从零起点组建了8支运动队。
第五,绿色办奥引领城乡面貌改善。张家口今年完成植树造林240万亩,制定实施了清洁空气计划和矿山治理计划,按照“无矿市”目标,对300多座露天矿山进行了深度整治,五年内矿山全部关闭退出,同时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也在抓紧实施。
群众冰雪运动普及纳入健身公共服务
为筹办冬奥会营造浓厚氛围,助力全国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河北提出到2022年参与冰雪运动人次达到3000万以上。根据《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冰雪健身活动已列入全民健身范畴,冰雪健身服务纳入各级体育部门考核指标,形成体育部门主导、各级协会牵头、有关部门联手、社会各界参与的格局。
为期4个多月的河北冰雪季系列活动12月3日启动,这是去年成功申办冬奥会后,河北举行的第二届冰雪季系列活动,将举行六大系列150余项活动。河北省体育局局长何江海说,第一届冰雪季系列活动吸引全省参与人次达450万。
冰雪运动普及,场地是关键。河北支持各市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冰雪场馆,目前已建成滑雪场34家,滑冰场29家。同时,积极引进仿真生态冰和旱雪等新技术手段,大力推广仿真生态冰场和旱雪场建设。何江海说,目前,河北省体育局正在研究支持冰雪场地设施建设的资金、器材等政策。
冬季运动需要专业指导,否则参与者可能失败几次就再也不敢滑了。河北强化冰雪运动健身指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行业和单位成立冰雪协会,不断加强冰雪运动健身站点和指导员队伍建设。目前,河北省冰雪运动健身指导员实现从无到有,已发展到700余人,全省所有设区市都成立了冰雪协会。
冰雪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期
转型升级任务较重的河北以筹办冬奥会为契机,加速冰雪产业落地生根,大力发展奥运经济。
河北提出实施冰雪经济发展计划,打造冰雪健身、冰雪休闲、冰雪旅游、装备制造、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冰雪产业链条,把张家口打造成全国冰雪运动中心、装备制造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把崇礼建成国际知名滑雪小镇和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力争到2022年全省冰雪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在崇礼,万龙、云顶等老牌雪场经过多年积累蓄势待发,太舞等今年新建雪场更是朝气蓬勃。其中云顶雪场今年在场地建设、购置设施等投入了7000多万元,而万龙雪场去年起扭亏为盈,今年夏季万龙的建设投资达到历年新高。崇礼的太舞雪场今年夏天还处于如火如荼建设期,11月初已开业。负责人陈刚说,在冬奥的带动下,对接国际标准,从基础设施、管理团队到教学体系,都彰显“国际范”。
冰雪季活动不仅成为展示冰雪文化、地域文化的窗口,更为冰雪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张家口市副市长李莉介绍,当地打造的“大好河山·激情张家口”冰雪季,是集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冰雪品牌,实行政企合作模式,政府搭台,企业、协会和各类社团组织唱戏,彰显活力,共享多赢。
李璞表示,河北明年将围绕办好赛事和借力发展两大主线,全力抓好竞赛场馆开工、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冰雪运动普及、生态环境治理、冬奥宣传交流等重点工作,强化人才、组织、赛会服务等保障,确保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打下坚实基础。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