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敬儒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在17日下午举行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海口年会的“绿色家园·美丽乡村”分论坛上,来自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围绕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和保护等话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
农村环境整治须从实际出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境是短板,农村环保是短板中的短板。”针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国家环境保护规划院院长洪亚雄指出,农村环境具有繁杂性、分散性、无序性和薄弱性,同样农村环境建设也存在着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近年来,环保部、财政部先后出台10多个规范性文件,召开5次全国工作会议,安排专项资金315亿元,完成7.8万个村庄整治,1.4亿农村人口受益 部分地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改善。但农村环境保护依然存在着认识依然不到位,资金投入依然不足,农村环境治理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监管能力依然薄弱等问题。
洪亚雄提出,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解决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这三个最突出问题。二是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以“好水”和“差水”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为重点整治内容。
海口美丽乡村建设要从四大关口入手
什么样乡村,才算美丽乡村!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马金解释说,“美丽乡村”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农村更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但目前的城乡二元制度尚未破解,它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单向地把农村资源抽向城市。中国250多万个农村越来越没了人气,成为让人心寒的“空心村”。出现了环境恶化、白色垃圾、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生态系统退化失衡的乡村生态。
马金认为,要通过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并以此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钥匙”,引领新型城镇化。他提出,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业;以古村落保护利用为重点,对不同村庄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风情村落进行梳理、保护和利用,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着力打造本村优势品牌,彰显乡村特色。
目前,海南全省已建成28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278个省级小康环保示范村和16777个文明生态村。预计到2016年底,海口创建的文明生态村达1788个,全市文明生态村覆盖率可达到83%以上。马金建议,海口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从“经济”、“文化”、“人居”、“环境”四大关口入手,引入产业提升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更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把“人文内涵”注入美丽乡村建设。
(海口网12月18日讯)
相关链接:
海南明年继续招免费师范生 2017年乡村小学定向培养不超过200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