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新兴中产阶层崛起,国内消费升级呈现旺盛势头,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转变。
   
 您当前的位置 : 财经股市>

近八成财富配置房产 万亿级中产消费重塑中国市场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6-12-19 11:16

  近八成财富配置房产 境外消费成首选

  万亿级中产消费重塑中国市场

  推动“山寨中国制造”加速消亡

  随着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新兴中产阶层崛起,国内消费升级呈现旺盛势头,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转变。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发现,尽管我国“中产消费”加速井喷,但中产阶级财富结构失衡,过度青睐房地产等不动产投资,制约了日常消费能力。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调查显示,中国中产阶层财富在房产上配置比例高达79.5%,而金融资产占比过低,仅有10.8%。此外,近年来境外消费成为中产阶层的首选。由于具有中产辨识度的产品和服务短缺,消费流失境外现象十分严重。

  中产群体快速扩容 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中产

  尽管一句德语都不会,在北京生活的80后苏女士用谷歌翻译在德国网站购买了一台净水装置。她和丈夫都是IT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家庭年收入约80万元,养育两个孩子。她坦言,跟孩子有关的东西她一律选择海淘,使用的都是国际知名品牌。“奶瓶是日本的,奶粉是荷兰的,手推车是美国的,做米糊用的也是进口的‘破壁料理机’。”

  苏女士正是当下网络热议的“中产阶层”的一个代表。中产阶层被国际社会喻为国家的“稳定器”。瑞信发布的《2015年度财富报告》将拥有5万至50万美元净财富的群体定义为中产阶层,认为中国中产阶层人数达1.09亿人,数量全球最多。这一群体去年的财富为7.3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与日本。中国中产阶层及以上人群占成年人比例为11.3%,即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位列中产阶层。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认为,瑞信的标准并不高,根据他们每两年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数据推算,我国中产阶层人数应该为2.04亿人,占成年人比例达到20.1%,同时中产阶层所掌握的总财富也应该为28.3万亿美元。

  “在中国,新兴中产阶层主要指中等收入群体中那部分收入稳定、学历高、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的群体。这个群体规模的快速扩容,正重塑中国消费市场,推动‘山寨中国制造’加速消亡。” 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CEO汤继强说,他们对高品质产品的购买力,以及对国内外新品牌的接受度,驱动着中国消费加速升级。这对于全球企业意味着无限的商机,对于中国经济稳增长将是一股不可低估的潜在力量。

  近日,京东商城和易观智库联合发布的《中国网上超市购消费者行为专题研究报告(2016)》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他们结合京东大数据,从购买行为、支付行为、品牌偏好、用户画像等维度进行分析,发现网上超市非生活必需品类销售增速超过了必需品类,而且用户呈现出高学历、高收入、品质关注度高等中产特点。

  “中产阶层迅速成为主体消费力量,他们的消费行为更精明和成熟,更愿意为产品品质支付溢价,并且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比越来越大。”京东集团公关关系部高级经理席大伟举例说,面膜、造型、护发比前一年增长超过100%,打有“健康”“有机”“绿色”等标识的牛奶乳品、米面杂粮销量同比增长超200%。在今年“双11”中,仅半小时,戴森高端吸尘器销量突破万台;尤妮佳、花王、美素佳儿、好奇、惠氏、美赞臣等进口母婴产品占据京东超市品牌销售额TOP榜。全球购的澳洲Swisse保健品,4小时就卖出了超过4万件。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和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也显示,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消费市场新增2.3万亿美元(约合14.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上层中产阶层及富裕消费者将贡献81%的消费增量。

  结构失衡、供给不足

  制约消费潜力释放

  今年以来,多地房价迅猛上涨,刺激着百姓敏感神经。成都一名中学教师饶女士9月初在高新区买了一套110多平方米的学区房,花了160多万元。饶女士说:“尽管买新房把这几年的积蓄基本用完了,还向银行贷了70多万。但刚买完房第二天,同样户型的房子就涨了10万元。现在,这个小区房子一平方米比我购买时贵了近5000元。”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说,家庭财富的配置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消费、投资和储蓄潜力。我国中产阶层无论是富裕程度还是人口占比都远不及发达国家,家庭财富分配结构更呈现出“金字塔型”。这突出表现为我国中产阶层财富结构失衡,过于青睐房地产投资,制约其内在消费潜力的释放。

  该中心调查显示,中国中产阶层财富在房产上配置比例高达79.5%,而金融资产占比过低,仅有10.8%。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家庭更愿意参与金融市场。根据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2013年数据(SCF),美国家庭金融资产占比为40.8%,而房产占比仅为34.1%。

  “买遍全球”“游历世界”“海外置业”……近年来,境外消费成为中产阶层的首选。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1.5万亿元,出国消费中超过65%为购物消费,购物消费中超过74%花在奢侈品上。对此,许多专家表示,消费结构失衡制约了日常消费潜力释放,而“流失的消费”更折射出我国具有“中产”辨识度的产品和服务严重短缺。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主任助理李凤说,无论日常生活用品的品牌选择,还是休闲消费的内容,中产都具有明显的“阶层标签”。然而,国内大多数企业由于过去不太注意品牌内涵建设,哪怕物美价廉,也难捕捉到这部分消费人群。

  “这几年,体育休闲消费在国内开始起步,但与国外差距较大。以健身俱乐部为例,尼尔森发布统计显示,我国数量不到美国的两成,健身会员不到美国的一成。”汤继强说,政府刺激需求也许会拉动短期消费,但如果供给方的服务质量较低或不被消费者所信任,很难对中长期消费产生实质作用。“对于中产阶层这类群体所需要的高品质消费,关键还在于要有高质量的服务理念。”

  万亿级市场“掘金”

  期盼改革再发力

  专家认为,随着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金融市场改革等,中国居民家庭收入有望进一步提升,中产阶层规模有望加速扩容。当前急需深化相关领域改革,有针对性地掘金“中产消费”这块万亿级市场。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开发高品质的消费产品和服务。“低水平、低端供给过剩和高水平、高端供给不足实际上是产业结构的问题。”中国消费经济学会会长杨继瑞建议,政府要引导企业更加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传统企业要瞄准国际标准和细分市场需求,从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外观设计等角度全方位提高消费品质量;新兴产业则要注重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更好满足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消费需求,在节能、信息、健康、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开拓新消费新市场。

  二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走出“中产收入陷阱”以提振中产阶层消费信心。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研究员海明威认为,国家层面的“中等收入陷阱”和国民层面的“中产阶层陷阱”是一对难以分割、互为表里的问题组合。只有国家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才能让中产阶层在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中共享发展成果,并解除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后顾之忧,从而让这部分群体敢于消费、乐于消费,最终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三是加快形成有利于中产消费的政策环境。通过加快推进营改增、制定更加适应市场变化的车购税政策、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落实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措施,强化税收政策对中产阶层消费升级的激励作用。汤继强说:“比起贫困者有低保等扶助政策,富裕者如企业主等有税费减免政策,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似乎都到不了中产阶层。通过政策引导,撬动他们的消费潜力,对于经济稳增长乃至整个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

中国2020年中产阶层或达4亿人 哪些人算中产阶层?
中央社院智库报告:中国中产阶层存强烈焦虑感

 

相关链接:
中央社院智库报告:中国中产阶层存强烈焦虑感
中国2020年中产阶层或达4亿人 哪些人算中产阶层?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编辑:林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