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西,群山绵延。元、明以来,群山之中渐渐有了这么一条路,东至北京城,西至内蒙古,成群结队的驼马拉着煤炭、石材和毛皮往来其上,日夜不绝。古道隘口,西风荡荡,驼铃伴着寺庙的钟鼓,成就了这片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也见证了历史更迭。今天,这条路被称作“京西古道”。
然而,曾经的商旅重道如今不复昔日容颜。石景山区的模式口曾是古道重镇,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和古民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随着城市迅速发展,竟成了一处以脏乱差闻名的地方,低端业态密布,基础设施薄弱,道路拥堵严重,占道经营屡禁不止,居民和乘兴而来的游人不免发出“古道断绝、好景不再”的叹息。
正在召开的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大会议上,有关部门表示,在近两年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明年将全力推进“模式口再现古道街景建设”,修缮、改造已经列入文保单位的民居院落,植入文化功能,将山景、水景、古街景有机融合起来,再现京西古道特色意境,力争“在两年内实现模式口大街的全段复兴”。
这样的举措,让人感到欣慰。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城区和棚户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氛围最浓厚、历史沉淀最集中的区域,如果改造中只注重商业利益、缺乏人文思考,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考量,不加辨别地大拆大建,难免会出现偏差。
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需要现代化的城市,需要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但这不等于丢掉过去,那里面藏着的往往是一个城市宝贵的文化基因和几代人的情感记忆。
环境的改造、商业布局的铺开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并不存在必然矛盾。历史文化不是现代化改造的负担和包袱,相反,老城区的景观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如果能得到深入挖掘,还会成为城区改造的切入点和绝佳创意。
更进一步说,棚户区和老城区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需要在实现功能性的同时,将它深埋在久远时光中的价值重新发掘,保护好渗透在其中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留住一方水土,留住它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格局,留住那份独特的乡愁,才不会出现“千城一面”的尴尬。
“翠幰金车锦骆驼,芙蓉绣褥载双娥。雨晴辇路尘沙少,风起春城柳絮多。”这是元朝诗人描写骆驼队的诗句。如今,我们可以期盼模式口文保区的古道新颜了。我们相信,修缮整齐的民居村落、完善的交通体系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可以与乡愁共存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