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好一个贫困的孩子,可以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在推动教育扶贫过程中,海口市更加注重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加强基础建设,在贫困地区聚集好的教育资源,用教育挖掉“穷根”。
记者 任锦雯
加大教育资助
民泉(化名)是苦命的孩子,父亲早年去世,母亲靠种地供他和妹妹上学。在市教育部门的资助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民泉才读完高中。小伙子很争气,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大家都替他高兴。
不能让孩子因为贫困上不起学,求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脱贫攻坚中,教育部门通过完善资助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学生进行精准资助,覆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职业中专等不同阶段。
今年,海口共向1144户2553名精准扶贫家庭在校学生发放扶学资金497万元。其中,秀英区向220户438人发放90.4万元,龙华区向149户615人发放100万元,琼山区向650户1272人发放203万元,美兰区向125户228人发放103.85万元。2016年,海口爱心助学活动资助20名考取大学的精准扶贫家庭子女,每人发放资助金5000元。
改善办学条件
脱贫攻坚,教育扶贫也要发挥作用。市教育局通过加大对薄弱学校以及贫困村学校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并就近入学。
大昌小学地处琼州大桥下,主要生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原来办学条件差,图书仪器、体音美器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推进,教育部门对学校进行改造提升,粉刷美化教学楼,硬化校内路面,购买图书仪器、体音美器材等教学用品。
海口市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不仅大昌小学一所,今年秀英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化验收,代表着海口义务教育阶段已实现均衡化发展,全市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均得到了质的改变。农村学校条件好,迎来回流潮。在琼山区谭田小学当了19年教师的林绍萍说,10年前,学校只有29名学生,开了三个年级,眼看要办不下去了。最近政府加大投入,建起了全新的校园,原本跑几十里路外出求学的孩子又回来读书了。
相关链接:
20多国专家海口“论剑”跨境教育
海口对31个水体开展治理 专家建议雨污分流为核心
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 海口琼山、美兰等被约谈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