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物保护工作者反映,“秦汉新城”的多处项目屡次在不履行报批手续、未进行任何考古发掘的情况下,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咸阳城遗址保护范围内施工,严重威胁到了这一区域地下文物的安全。日前,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理委员会回复,称在秦咸阳城遗址建设控制地带的在建项目立即全部停工,逐项核查相关手续,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媒体一报道,违建即叫停,固然值得点赞,但让人大惑不解:如果没有媒体监督,项目是否就会继续推进?报道称,遗址辖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多达27个。违建如此之多,却能一直推进;有的项目从2011年开始修建,历时已久,却未受到强有力阻拦,又是什么原因?
俗话说:“任何人不能做自己的法官”。而从报道可知,“秦汉新城”的主管部门秦汉新城管理委员会,竟然也在遗址辖区的违法建设项目之列。可如今,恰恰是秦汉新城管委会表态全部停建项目。这看起来特别具有反讽意味,自己监督自己能否动真格?一方面需要自查自纠,另一方面也需要更高层级的部门介入,否则左手监督右手、自己查纠自己,不太让人放心。
表面看,上马违建项目缺的是一纸手续,实际上缺少的是法治意识。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然而,记者在国家文物局网站并未找到上述项目的批复文件。
“在秦始皇头上动土”,缺的是敬畏感,缺少对文物保护的起码尊重,对文物保护部门的起码配合。有个细节是,秦汉大道从2011年开始修建,咸阳文物部门曾多次下达过停工通知,但都没有挡住建设的步伐。“施工方学会了和文物部门打游击——遇到检查暂时停工,然后继续施工。”施工方如此任性,背后又站着谁呢?
其实,类似事件并不罕见,牵扯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即如何平衡两者关系。而在一些官员看来,两者是对立的,暗设一种要经济发展就不能保护文物、要保护文物就影响经济发展的逻辑。保护文物,就是保护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可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更能提升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助推经济更好发展;而经济发展好了,也有利于文物保护。非要割裂两者关系,故意制造两者冲突,实不可取。
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很显然,如果急功近利,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惰于保护文物,甚至大肆破坏文物,就背弃了法治精神,片面理解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得好是政绩,保护好文物也是政绩。
秦汉新城管委会已公开表示:在秦咸阳城遗址建设控制地带的在建项目立即全部停工,逐项核查相关手续,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应该看到,停工不能成为权宜之计,也不应该通过“补票”而使违建合法化。较为彻底的做法是,实事求是,有错必改,除了纠错更要究责,违反党纪政纪的应及时问责,涉嫌违法犯罪的则应移交司法机关。最终,通过剖析个案,呵护《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尊严,真正保护好并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