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中小学辅导机构的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上课外辅导课的学生达到1.37亿,人均花费约6000元。
面对课外辅导业的迅猛发展,绝大多数人似乎忧虑多于欣喜,毕竟在全国呼吁为学生减负的背景下,层出不穷的课外辅导只是不断加重学生负担,让已取得的减负成果大打折扣。当然,当课外辅导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成了人人维持成绩所必须的“标配”时,更多学生及家长的确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借此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成绩。这两种看法显然都太过偏颇。
课外辅导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应灵丹,关键是通过上辅导班,学生能否有效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外辅导的初衷是查缺补漏,学校教学时间有限,而且一般采取大班授课,教师为兼顾不同学生需求,习惯采用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知识。“兼顾”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及时消化、吸收知识,长此以往便会落于人后。为此,让这部分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辅导,在课外自行解决这些未及时消化的知识,便能后来居上。选择课外辅导,必须建立在对自己学习进度的清晰定位和认知上,必须清楚自己什么懂了、什么还不懂。即便是现下中小学生人人必上的“奥数班”,最初目的也只是希望让那些已掌握基本知识的学生,先人一步地学习此后的知识,从而建立高屋建瓴地理解数学的思维习惯。
我们所谓的“知识”,与人的主观情绪不同,它是客观实在的,这意味着它能够被所有人理解,人们在理解过程中不存在过多歧义。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无非分两个环节:一是掌握基本知识点;二是通过必要的练习,渐趋纯熟地使用这些知识点。学生如果能正确识别自己所处的阶段,知晓自己究竟是尚未掌握知识点还是缺乏足够练习,从而制定一份精确的学习规划,市面上的辅导班的确是提升个人的富矿。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学生和家长大都拿捏不准此中分寸,只会盲目跟风。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念鲁给出了一份2014年的数据:参加课外辅导的中小学生,约占全体在校学生总数的36.7%。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这一数据甚至达到70%。可想而知,如此重压之下,不上辅导班的学生极容易产生人人自危的感觉。对许多学生而言,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对课堂教授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课外辅导班类似于毫无重点地重听了一遍课,学校竭力给学生挤出的休息时间,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这也是一部分学生频频上辅导班,成绩不仅不见提高却反而大幅度下滑的原因。他们不明白自己上辅导班的目的何在,只是希望摆出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这种精神胜利法对提高成绩显然有百害而无一利,可许多学生依然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课外辅导业的继续发展恐怕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然而,势头再猛,学生及家长也要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认知,毕竟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选择更能让自己受益。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