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又增新规。6日,国务院法制办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去年的征求意见稿相比,送审稿增加了一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这也被解读为,曾经大热的“电击治疗”将不再有生存空间。
当前,医学界对网瘾的诊断存在较大争议,甚至连有没有“网瘾”这种疾病都缺乏一致看法。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的现象固然常见,但当前最多只能将这类现象确定为一种不良嗜好;将之单列成一种疾病,或将其当成某种疾病的分型,并无共识。连疾病都不算,诊断标准也没有,治疗就无从谈起。
但与医学界在这方面的严谨相比,有些社会机构早就将“网瘾”当成了疾病,甚至将其当成精神类疾病来看待。在治疗上,更是采用了不少医学干预措施,如强制服用一些药物,采取电击疗法等。还有的医学干预手段较为隐蔽,如通过军事化管理、强制运动或体力训练等,看上去像教育手段,实质上属于医学矫正措施。它们也损害了部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些孩子甚至命丧“网瘾治疗中心”。
诊断不能缺乏依据,治疗也不能“想当然”,这是确保医疗行为“治病”而不“致病”的前提。但“网瘾治疗中心”等机构却将此推翻,这本就不科学。对其禁止,也是必要的矫枉。
先有疾病,再探索和完善治疗办法,是对待疾病的基本态度,也是诊疗应保持的基本理性。当“网瘾”尚存巨大争议时,任何“摸着石头过河”的治疗都存在极大风险,也应被禁止。既然“网瘾”尚不能被当作疾病,更没规范的治疗办法,干预就得以教育为主,而不能次序颠倒,在诊断前尝试治疗,更不应允许所谓网瘾治疗机构借教育之名干医疗方面的事。秋实(医生)
相关链接:
疾控:雾霾天防呼吸及感染性疾病 防霾还需防病毒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