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新华社记者高敬
从14日持续至18日前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遭遇一次新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范围涉及到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等二十几个城市。其中,17至18日影响程度最重。
多因素叠加致雾霾再起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报预警中心主任李健军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此轮重污染过程主要伴随以下不利气象条件:
——逆温、静稳天气等导致污染物累积。未来几天,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总体上受较弱大气环流系统控制,在区域中南部,大气流动性逐步变差,污染物扩散的边界层降低,导致污染物积累。
——区域传输影响。受低层偏东和偏东南气流影响,有缓慢区域性污染物传输影响,并沿太行山东侧滞留加重。
——湿度高加速颗粒物生成。偏东和偏东南气流带来较高湿度以及较弱风速条件累加,容易加速含水溶性组分的颗粒物形成和增长。
他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产业和人口集中,排放基数大,加上采暖期的影响,形成较高的污染物排放规模,叠加上不利气象条件,使得重污染带自河北中南部至河南北部一线形成并连片。
李健军说,与去年12月16日至21日、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初的两次长时间、大范围的重污染过程相比,此轮重污染过程持续时间缩短;污染程度大大减轻,预计达严重污染城市数量减少,多数为重度污染;影响范围也明显缩小,主要集中在京津冀、河南、山东和山西部分城市,东北、陕西等地影响较小。
17日前后部分城市污染达到最重
具体来看,14至16日,大气扩散条件逐步转差,内蒙古中部、京津冀北部和山东东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山西大部和山东西部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部分城市可能出现重度污染,京津冀中南部和河南北部以中至重度污染为主。
17至18日,区域北部和山东东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山西南部和山东西部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部分城市可能出现重度污染,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以重至严重污染为主。
19日前后,大气扩散条件好转,污染形势有望缓解。
专家指出,本区域在18日可能会有一次降水过程,但目前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几家主流气象机构对降水过程预报的尺度和规模不同并逐日变化。如果是强降水规模,有利于污染物清除,区域空气质量形势可能较快转好。如果降水是中等尺度过程的较弱降水,也可能维持较差形势。
环保部12日晚已向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函,通报空气质量预警提示信息。要求各地根据区域预测预报结果,及时发布预警,切实落实各项减排措施。
创新督查方式,落实减排
环保部大气司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处处长逯世泽介绍,截至目前,区域内已经有30个城市启动了应急预案,实施大范围应急联动,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其中,河北石家庄、河南郑州、山西临汾等14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山东济南、山西太原等12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山东滨州等4个城市启动蓝色预警。
“鉴于近期气象条件不确定性较大,我们将加密预测会商频次,将原来的每周会商一次调整为每天一次,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要求各地根据最新预报结果第一时间调整预警级别。”逯世泽说。
同时,环保部近期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传输通道上,布设了大量超级站,开展雷达和走航观测,实时跟踪掌握污染组分情况和动态变化情况,为有效应对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13个督查组将创新检查方式,实施省部结合、交叉执法,核查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环保部将利用卫星遥感、网格地图等手段,对区县“散小乱污”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公布重点源企业在线监测超标情况,严厉打击超标排放等各类违法行为。
目前,环保部正在会同各地组织有关专家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成因、传输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更加有力的治污措施,实施“冬病夏治”,从源头减轻大气污染物排放。
相关链接:
气象局:不利气象条件导致近期京津冀霾天气多发重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