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春节临近,不少人选择在网上买年货。不过,日前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西南网络食品电商发展论坛上,众多消费者、食品行业专家、监管部门都表现出对网购食品的担忧,某食品类一级代理商甚至表示,七成超市下架食品流入了电商平台。这种说法可信吗?
近年来,我国食品电商交易额保持在逐年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超过45%,网购食品用户规模已经超过7000万人。去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超过20万亿元,其中食品电商额逼近700亿元。不过,快速增长的市场背后,监管却无法同步。
不少网友都有在网上买到过期食品或是临期食品的情况。
网友卢小姐:我买网上买过临期的食品,打折打的非常多,马上要吃掉,所以没什么关系,一般买的都是糖果类,没有买过糕点之类的临期。
网友刘小姐:我之前买的罐头是肉制品,发过来之后,肉看起来状态已经不太好,发现已经过期,联系卖家之后他同意给我退货。
在珠三角一带拥有新西兰牛奶、澳洲牛肉、云南米线等多个品牌“一级代理权”的代理商张晓波表示,消费者在网上买到“过期食品”不足为奇。以海外生产的牛奶为例,一般的保质期是10月到12个月,从生产环节到运输进入国内,要花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封关冷藏到开关审验,也要一个月左右,从物流运输到超市上架还要一个月,而按照相关规定,超市要求的食品销售期“不过半”,即保质期超过一半时间的产品必须全部下架,这就意味着液态奶在国内超市,上架销售的时间只有3个月。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超市下架的食品仍有相应的保质期,但由于营销和流量的压力,绝大部分网络食品电商不会在醒目位置标出保质期,而是以低价促销,疯狂刷单的方式卖力销售。加之物流周期,消费者拿到的产品很多已经过期或近临过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临期食品流入电商平台的情况的确客观存在,但是否七成有待进一步调查。虽然临期食品从理论上来说未必会对健康造成伤害,但应该用特别醒目的方式让消费者知道自己要买的是临期食品。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不得销售过期食品。但根据媒体报道,不少电商会把临期食品或过期食品的标签换掉,或将大包装拆成小包装印上新的生产日期,还有一些需要冷链运输、存储的食品使用普通方式运输。朱毅认为,对网络食品的监管,需要多管齐下。
监管部门进一步的去严防死守,包括平台也要负起连带责任,同时对不法行为驱逐出平台,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要看清标签再购买,如果看的不是很清楚,可以跟商家多沟通多联系,这些聊天记录都可以作为维护权益的证据。商家也要爱惜羽毛,如果只贪图一时的卖出去,不可能有消费者的忠诚度。
相关链接:
节前食品安全大整治 一肉制品厂商被停业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