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12年,内蒙古东达生态移民新村生态养殖创收。陆欣摄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2日表示,通过生态移民的办法,让生态非常脆弱地方的人民先有一个好的生存发展条件,然后才能使他们的文化、生活习惯等更好地传承。生态移民并不一定必然导致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丢失,不能把这两个简单地对立起来;如果做好了,反倒促进其延续。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前段时间有国外记者报道中国荒漠化治理当中的生态移民问题,使少数民族放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如何?林业局是否有相关的措施?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凡是牵扯到生态移民的地方一定是生态非常脆弱,不具备起码的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或者经过努力、经过治理仍然不太具备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的地方才开展生态移民。连基本生存条件都没有了,文化传统、生活习惯靠什么来存在?过去有一句话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通过生态移民的办法,让这些地方的人民首先有一个好的生存发展条件,然后才能使他们的文化、生活习惯等得以于更好的传承。
他进一步指出,生态移民并不一定必然导致这些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丢失,不能把这两个简单地对立起来。如果做好了,生态移民反倒是促进了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延续。
对于这一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王玉明表示,生态移民首先是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不适宜人生存的地方进行搬迁,搬迁以后生活有改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另外搬迁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
他介绍了内蒙古实践的经验:一是搬迁与生态治理的项目相结合。这么多年来,内蒙古按照国家的要求,对生态恶劣地区实行搬迁,已经累计搬迁了20多万人,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内蒙古还要搬20多万,这些搬迁都有相应的资金保障。二是搬迁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搬迁一般都是从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搬迁到有产业的地方,搬迁以后有了产业,有了收入,生活就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三是搬迁跟我们社保制度进一步的健全相结合。比如现在搬迁有一部分人就进城或者投亲靠友,有一些比如说年龄大的,他能够拿到社保,子女在城里就跟着进城,这样生活更好了。还有一部分是搬迁与城乡一体化进程相结合。内蒙古作出统一规划,逐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有一些人随着城镇的发展、就业的增加进入城镇。总的看,沙区荒漠化地区的搬迁对搬迁的老百姓是有利的,大家是愿意的。
他称,至于民族文化和传统的保留,现在看不会因为地域的变化和他的生活方式改变,也不会因为他搬迁把他们的文化丢失了。在这方面,政府加以重视支持就可以了。
相关链接:
崔鹏获任监察部副部长 李春良为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