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在充斥着霓虹灯光的城市里,人们对传统的盒子灯、走马灯的喜爱也在渐渐消退,但似乎在春节时点上一盏红灯挂于门前,或是举家外出赏灯,这样的节日才更显喜气与热闹。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在传承了300余年的北派花灯里找寻中国年味儿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1-23 12:32

  新华社沈阳1月23日电

  新华社记者 赵洪南

  “四平观走马,三日万巷空”,这是《盛京诗咏》中对清代盛京灯会的描述。然而时过境迁,在充斥着霓虹灯光的城市里,人们对传统的盒子灯、走马灯的喜爱也在渐渐消退,但似乎在春节时点上一盏红灯挂于门前,或是举家外出赏灯,这样的节日才更显喜气与热闹。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位于沈阳市下属的新民市卢屯乡东营子村的雪打灯工艺厂,五、六个制灯师傅正在厂房内忙着给花灯的骨架造型。东北的四九天,正是最冷的时候,尽管厂房内生着两个火炉,但说话时依旧能看见白色的哈气,几个小时过后,在师傅们的巧手下,一盏活灵活现的金鸡花灯骨架初见雏形。

  从事这行已经有10多年的制灯师傅赵义告诉记者,每年的春节前都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从十月份开始,工厂就会陆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花灯订单,越是临近春节就越忙,灯做好后,他们还要到全国各地去安装。赵义说,“春节是别人回家的时候,可我们每年都要往外跑。”

  赵义的制灯厂,做的是传统的北派花灯,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对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要求高,由于全部是手工制作,一盏中型的花灯最快也要一周才能做好。

  赵义说,沈阳花灯造型大气,本土色彩浓厚,在保持汉族花灯特点的同时融入了满族等北方少数民族风俗特点,包括几百个样式,制作工艺流程有16个环节。

  辽宁省花灯文化研究会会长、沈阳北派花灯传承人陈畅说,早在清代以前沈阳就有了制灯、放灯之习俗。清朝初期,顺治皇帝入关定都北京,作为陪都的沈阳与北京共同举办灯会。到了清光绪末年和宣统年间,当年的四平街(今中街旧名)成为盛京最兴旺发达的商业街,每年的元宵节都在这条街上举办灯市,观灯者人山人海。

  陈畅说,“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由后金到民国的老沈阳灯会是何等的辉煌,清代几位诗人的老沈阳灯会观后抒怀更让人心驰神往。

  今年62岁的陈畅,幼时常听外公讲起张大帅元宵节逛灯会的往事。当时,沈阳大型元宵灯会已很少见,但每逢正月十五,人们都会自制花灯挂在大门前,手艺好的家长还会制作小型手提花灯,也就是走马灯,让孩子们拎着到路边玩耍。

  陈畅说,在那个没有夜间照明设施的年代,靠蜡烛发光的彩色花灯,无疑是小朋友手里最时尚的玩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花灯正在渐渐被人们遗忘,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被人们想起,加上传统花灯制作技艺都是细活、碎活,年轻人不愿意学,会做花灯的手艺人也在逐年减少。

  赵义坦言,他的制灯厂今年接到的花灯订单比往年要少,但只要还有人愿意看灯,他就会一直做下去,将自己的手艺传下去,让北派花灯在更多的地方点亮,为节日里的人们多添些色彩。

 

相关链接:

乌鲁木齐千万盏花灯助力冬季旅游
海口50组家庭欢聚一堂 月饼、花灯DIY喜迎中秋
美丽花灯引八方游客
换花节进入倒计时 海口府城三角公园挂起各式各样花灯

 

相关链接:
换花节进入倒计时 海口府城三角公园挂起各式各样花灯
美丽花灯引八方游客
海口50组家庭欢聚一堂 月饼、花灯DIY喜迎中秋
乌鲁木齐千万盏花灯助力冬季旅游
[来源:新华社] [作者:赵洪南] [编辑:陈晓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