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保护贫困生隐私,异化为评定助学金的暗箱操作,那为了公平而要求公布贫困生个人信息的呼声又会出来。为此,既保证公平又保护隐私,高校须完善内部治理。
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保护受助学生尊严。公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情况的内容,不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穷。
该通知从行政规章角度终止了要不要保护贫困生隐私、公开隐私是否会伤害学生尊严的争议。但是,如果保护贫困生隐私,异化为评定助学金的暗箱操作,那要求公布贫困生个人信息的呼声又会出来。为此,既保证公平又保护隐私,高校须完善内部治理。
高校之所以采取竞选、晒贫方式评定贫困生,就是为了回应对贫困生评定不公平的质疑。一方面,有的学生家庭并不贫困,却弄假材料来申请助学金;另一方面,高校评定贫困助学金由学生部门负责,负责老师有比较大的话语权。这两者组合在一起,就极可能发生并不贫困的学生获得助学金的问题。
为此,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组成评议小组对贫困学生进行评议。本来,由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完全可以对贫困学生的信息(申请信息、校内消费信息)进行甄别、认定。但是,由于评议小组的参与人员,在评议时并不独立发表意见,责任意识不强(或者说不知道对谁负责),为防止搞人情关系,最后评议演变为学生比穷演讲、答辩。
如果这种情况不变,在教育部要求保护学生隐私后,贫困生评议工作会遭遇以往一样的质疑。哪怕帮困可结合大数据分析、个别访谈等方式,做到精准,但如果使用大数据、进行访谈的人与机构缺乏公信力,质疑会一直存在。
教育部在通知中要求各高校“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这一工作机制能否避免评议贫困学生的不公正问题,有待观察。关键在于,每个校内机构及参与人员,都应有对自己负责事务的责任意识,而不能只听上级安排,或者对工作敷衍了事。
不重视贫困学生的隐私、尊严,只是高校不重视学生权利、人格尊严的一小部分表现。侵犯学生权利、不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高校,每年被曝光的都有不少,包括以检查学生宿舍为名,不打招呼直接闯进学生宿舍,完全不顾宿舍是学生的私人领域;为建设文明校园,学校派学生偷拍校园亲密照并曝光;以顶岗实习为名,派学生去做与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实习工作,且加班加点只拿微薄的薪酬,这根本就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了……
最迫切的问题,在于高校如何成为一所有尊严的学校,这是学生尊严被尊重,同时培养有人格尊严学生的基础。解决这一问题,在帮困助学中保护贫困生的尊严就是应有之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