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U23新政”挡住了谁
本报记者 黄志阳
中国足协日前推出了18条促进职业联赛健康和稳定发展的措施,除了“调整外籍球员上场规则”备受关注外,“增加U23球员上场规则”也将对未来的中超联赛产生重要影响。U23球员指的是23岁以下球员。以2017赛季为例,U23球员即指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员。“U23新政”的出台意味着有人欢喜有人愁:那些U23球员高呼“露脸的机会来了”的同时,众多1994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年轻球员则可能面临被弃用的窘境。
足协称执行难度不大
足协在“增加U23球员上场规则”中指出:中超、中甲联赛中,上场运动员名单中应列入至少2名U23国内运动员,其中1名U23国内运动员应为首发运动员。根据俱乐部的实际情况,逐渐将政策调整为U21或U22国内球员上场。
“U23新政”出台后迅速引发热议,外界观点褒贬不一。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局长马成全表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已经明确指出要调整外援政策、培养国内青少年球员,“这些政策的制定符合足改方案要求。”他分析称,近几年的职业联赛中,担当主力且表现突出的国内球员不多,国青队、国少队无人可用,也影响了国家队的水平,“所以,增加U23球员上场机会,会让他们得到更好的锻炼。”
至于“U23新政”是否对个别俱乐部不太公平,马成全也给予否认,“我们对U23球员的情况做了调研,去年各俱乐部的报名名单中都有适龄球员,多则七八个,少则一两个,这条规定执行起来难度不大。”
很多球员打不上中超
正如马成全所说,记者查阅2016赛季中超参赛球员名单后发现,16支球队都拥有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员,总数超过50人。其中广州恒大队、上海上港队、山东鲁能队、河南建业队和广州富力队均为6人,上海申花队和长春亚泰队各4人,北京国安队和河北华夏幸福队各3人。
但人数多只是一方面,残酷的现实是这些球员中能踢上比赛的并不多,根本原因是他们尚不具备征战中超的能力。记者经过统计发现,这些球员中只有30多人在2016赛季有过出场记录,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替补登场,且出场次数寥寥。
目前真正成为球队主力的U23球员只有建业队的后卫李晓明和华夏幸福队的后卫廖均健,两人上赛季分别首发17场、28场。建业队的后卫钟晋宝和华夏幸福队的后卫高准翼可称为半主力,其他球员连主力替补都谈不上。
以国安队为例,2016赛季给3名U23球员报了名:单欢欢、张岩和魏鑫,但只有单欢欢有过替补出场的经历。两次替补登场,17岁的单欢欢一共只踢了63分钟。由于单欢欢和张岩分别司职中锋和门将,因此几乎可以肯定,新赛季他们在国安队不会有出场机会。备战新赛季期间,国安队已经召回了几名曾被租借出去的小将,其中包括几名踢边后卫的球员,目的也是为了应对“U23新政”。
有观点认为,将至少2名U23球员列入18人比赛名单的做法值得肯定,但“1名U23球员应为首发”的硬性规定就值得商榷了。首先,U23球员的能力是否满足中超比赛的要求是问题之一,另外使用球员的权力属于主教练,足协不能越俎代庖。
一些年轻球员或遭弃
“U23新政”对众多1994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年轻球员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国奥队及各地方相应梯队的设置,国内1993年龄段职业球员不少。据统计,上赛季在中超注册的1993年出生球员有70多人,比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员还多。
在一些球队,1993年出生的球员已成为主要替补,如恒大队的李源一、廖力生,鲁能队的王彤、刘彬彬和糜昊伦,国安队的杜明洋,苏宁队的陶源和谢鹏飞等。如今,“U23新政”来袭,一些正值当打之年的24岁球员将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好不容易竞争来的位置面临失去的风险。
另外,中超球队虽然在18人比赛名单中至少有2名U23球员即可,但为了防止球员受伤,各队最起码要储备四五名U23球员。在各队只能为30名球员报名的情况下,U23球员所占比例过高,显然不利于其他年龄段球员的发展。
而且,“U23新政”需要进一步细化。比如各队如何应对U23球员比赛时受伤的情况、替补上场的球员是否仍必须为U23球员。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球队想钻规则漏洞,打算让U23球员出场几分钟就将其换下。对此,足协又会有哪些对策?
事实上,长期以来,青训质量不高一直制约着职业联赛乃至中国足球整体的发展。上赛季中超“最佳新人”的评选,虽然没有出现空缺,但寥寥数人参与竞争的局面还是颇显尴尬,这也是联赛后备力量匮乏的直接体现。如今,“U23新政”硬性规定中超球队必须有两名U23球员进入18人比赛名单、且1人首发登场,此举可以增加年轻球员的上场机会,却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年轻球员能力欠缺的问题。
相关链接:
中超俱乐部资本演化复杂 钱能“砸”出足球未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