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舌路宽敞干净绿树成荫。
民本关怀 便民生活就在家门口
在背街小巷改造中,海口坚持设计先行,精细施工,全程融入民意,推动民生工程落细落小,同时有效结合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将惠民利民真正送到居民心坎上。
4日,走在改造后的海玻路,地面平整干净,新植树木绿意盎然,一株株三角梅吐露芬芳,商铺一派规范化入店经营景象。“一条‘糟心路’变身‘美加净’了。”社区网格员庄玉梅开心地告诉记者。在背街小巷改造中,秀英区将海玻路加长加宽,种植15株新树木,安装18盏路灯树立便民服务站点示意图,直观形象地显示各个便民服务站点的位置,方便群众的生活。同时,通过“鼓励现有店铺调整业态和引进新业态”方法,在便民服务点,引进手机贴膜、修车、配锁等新业态,让居民在15分钟内就能享受到吃、穿、住、行、乐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为把背街小巷改造建成群众满意的出行路,海口在推行改造中充分遵循民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据美兰区背街小巷改造项目相关负责人马振介绍,在背街小巷改造过程中,施工方会充分考虑受影响群众的意见,尽量做到少扰民、少占道,尤其在立面设计的过程中,力求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更加协调美观。
文化复兴 留住城市“基因”
传统文化就在市井生活中,散落在古街古巷中,曾经年久失修,使得许多老街区原本古色古香的小街巷失去应有的光彩。为此,海口将改造和保护密切结合,坚持修旧如旧、以古为新的原则,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古街巷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纷纷换上新颜,托起传统文化复兴的厚重载体。
2月3日,走进改造后的琼山仁和巷,古巷换新装,火山岩铺就的青石路上,干净整洁,一道弯曲不见底的巷路伸向远方。“曲径通幽处,古宅处处有。”文庄社区工作人员许媛说,仁和巷明代就存在了,距今有600多年历史了。仁和坊是古琼州府著名的“七井八巷十三街”中的一条巷道,原称夏宅巷,因为巷子里出了个明代正三品官夏升而得名,西起靖南街,西至琼台书院,全长380米,宽2米,是全城中最弯曲的巷。
在“双创”背街小巷改造中,换新装“靓”相的古街古巷还有很多。正是得益于紧密结合古迹保护,注重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凸显历史底蕴,在忠介路、绣衣坊、关帝巷等改造后,让市民游客领略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独特的韵味。今年春节,文化古迹游成为时尚,府城地区的众多古迹今年也迎来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鼓楼、培龙后街、海瑞故居等每天都有客人驻留,五公祠景区今年春节假期接待近1.5万人次,同比增长10%以上。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