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凯涛在一处还未完工的断桥上观看日落。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因不满足于一般自行车坐着骑行的方式,他打造出广州第一辆全身趴下骑行的自行车,简称“趴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一年多时间打造出7辆趴骑,在广州自行车骑友圈子内,骑友凯涛的趴车是一个“奇葩”式的存在。不过,他也频频遭遇质疑:这玩意能骑吗?安全吗?也有网友质疑他博出位。
面对质疑,他以行动说话。这位骑友以趴骑的方式,冒着暴风雨“登”上了“广东第一峰”。一年下来,凯涛趴骑里程超过了一万公里,也让近五十位市民有了第一次体验。在他看来,自行车可以坐着骑,自然也可以趴着骑,骑行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尝试:手工打造首辆趴车
2015年10月份,在广州骑友圈“混迹”多年的凯涛浏览网页时发现外国有骑友是趴着骑行的,感觉十分新鲜。“这好像是我一直要寻觅的东西!”那一刻,有着20多年户外骑行经验的他突然发现,自行车不一定是以坐着骑,也可以趴着骑!
然而,并没有厂家生产“趴车”。于是,他尝试自行打造,当年12月底,凯涛在家打造出第一辆趴车,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为了有更多的空间创造趴车,他来到黄埔古村租了一个铺面作为工作室,短短一年多时间,打造出7辆,有山地车改造,也有大轮公路车改造而成,每款都不同。
记者在凯涛的工作室见到,趴车最大的特点是骑行轴不在自行车中部,而是后置到后车轮以外,身体趴下时,水平方向放置的双腿需要在后方发力蹭车轮以推动单车前进。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类趴车有多个色彩夺目的健身球,主要为趴下的身体承重。在人体趴下后的胸部位置放置了一个大型健身球,以提供舒适度;坐垫以三个小型健身球绑定而成,以平缓腹部压力。车身前方犹如一个“百宝箱”,装备齐全,有:喇叭、手机架、测码表、后视镜、手电筒、行李架等。
打造出第一款趴车后,凯涛十分高兴,经常骑着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游荡。
凯涛与他设计改造的6辆趴车。
质疑:博出位不实际
随着凯涛趴骑的方式被越来越多人知道,不少路过的市民加入其中体验,与此同时,也引来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这玩意怎么骑啊?”、“女人趴着不好看吧”、“摔倒了直接趴地了”……此外,也有网络上的尖刻评论,认为他是没事博出位,并指出这种另类方式与人体运动习惯不相符。但也有市民跃跃欲试,凯涛介绍,有多次被市民拦下的经历。有一次,五个年轻人把他拦下,想组建一个趴车车队,认为这样十分拉风,有体验成功的女生说,感觉“像飞一样”。据介绍,目前能驾驭趴骑的市民约五十人,以男生为主,女生不超过五人。
暴风雨中趴骑上了广东第一峰
面对质疑的声音,凯涛以行动回应。他一方面打造更多不同类型的趴车以适应不同群体,另一方面不断对趴车进行改良。从前往深圳参加不间断骑行400公里活动起步,他的趴骑技巧训练得越来越驯熟。
去年10月,为了测试趴车性能,他与同伴从清远市阳山县出发前往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挑战1902米的海拔高度。出发前两天,刚好遇到了台风大雨天气,地面湿润,增加了登山的难度,他们用了三天才成功登顶。他说,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天从半山腰的亭子出发,由于整天在下雨,风在狂啸,雨横着急速迎面打来,加上路上的急坡,难度非常大,在靠近峰顶位置,他们二人被风困住,只能停行……
经过这次挑战,凯涛发觉与专业登山车的装备还有一些差距,继续苦思改造的空间。随着试验次数增多,他不断调整改造所用的车型以及轮子的大小,以适应不同路况。“现在我已经不习惯坐骑了。”经过一年多的尝试,他热爱上了趴骑,也希望继续推广,让更多人接受另类方式骑行。
凯涛正在工作室改装自己的第7辆趴车。
趴着骑行上路,安全吗?
面对趴骑这类新鲜事物,市民最广为关心的是趴着骑单车是否安全。成功体验趴骑的一个女生介绍,只要跟着骑行指引就不会有问题,“跟学习骑普通单车相似,感觉单车快要失衡时,立刻按住刹车键,然后双脚着地就可以了。凯涛介绍,趴着骑行的门槛其实很低,只要会骑单车,基本可以很快掌握趴骑技巧,唯一需要克服的是恐惧。
凯涛坦言,在试验过程中,他也翻过车,摔过跤。后来通过不断改良,提高趴车车身的平衡度,例如增加车身前面的重量,达到前后平衡。他提醒,趴骑是新的骑车方式,但是要使用改装过的车,普通自行车并不适合趴骑,市民不要贸然在家尝试。
提醒:
无经验者莫随意模仿
有丰富骑行经验的骑行爱好者则提醒说,对于趴骑这种新鲜的骑行方式,不建议大家随意模仿,更不建议未成年人体验,同时也建议趴骑爱好者不要在城市道路骑行,最好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在专门的场地进行训练,以免造成危险。
相关链接:
厉害了我的国!首条空中自行车道开通 几天撤侨上千人……
《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办法》将施行 海南交警实施最严执法
银川公共自行车近一半丢失或被霸占 车亭遍体鳞伤
法国105岁自行车手再创世界纪录 1小时骑行22.547公里
海口警方严打盗窃破坏公共自行车行为 侦破案件14宗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