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绍贵绘成的18米亚龙湾风光画(局部)。沙晓峰摄
一张纸,一支钢笔,用8年时间,就把线连成面,绘成18米长、1米宽的三亚亚湾风光画,它的作者就是来自重庆的候鸟老人邓绍贵。2月17日,记者来到亚龙湾,近距离感受这幅风光长卷和一位85岁的候鸟老人对“第二故乡”——三亚的热爱。
邓绍贵绘成的18米亚龙湾风光画(局部)。沙晓峰摄
18米长画记录三亚亚龙湾之美
第一眼见到邓绍贵老人,格子衬衫、毛线背心、西装裤的搭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充满书香气息。他虽然头发花白,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刚把记者迎进屋,他便迫不及待地和老伴一起小心翼翼地展开了画卷——他历时8年收集素材、耗时3个月创作出这幅18米长的“亚龙湾”钢铅笔素描画。
近观这幅“亚龙湾”钢铅笔素描长画,仿佛在看一本有声故事书——在阳光、海浪、沙滩被细细的笔尖在勾、点、染中跃然纸上,错落有致的酒店建筑、栩栩如生的游乐场景、活灵活现的人物,都在邓绍贵的笔下活了。
邓绍贵说,自己从重庆市纺织局调研员的位置上退休后,和老伴鞠理勤一起来到海南,带着笔,四处写生。走过海口,文昌,儋州,最后还是选择在三亚亚龙湾安了家。“三亚的空气好,现在我们每年都会在三亚住上三、四个月!”邓绍贵说,从去年7月份开始,在老伴的协助下,历时8年收集素材、拍摄上千幅照片、描绘近百幅素描作品、耗时3个月的精心创作,这幅宽1米、长18米的钢铅笔素描画终于完工,将亚龙湾从海底世界到西山渡约5公里的景致一一“搬”入画中。
邓绍贵说,三亚的美,亚龙湾的美,自己作为“候鸟”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为了表示对“第二故乡”的热爱,专门创作这幅作品,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三亚,了解三亚,喜欢上亚龙湾。
邓绍贵绘成的18米亚龙湾风光画(局部)。沙晓峰摄
聊起以前在亚龙湾画的素描,邓绍贵和老伴都记忆犹新。沙晓峰摄
曾画出23米长的观音桥版“清明上河图”
“实际上,18米的亚龙湾并不是他最长的作品。”邓绍贵的老伴鞠理勤告诉南海网记者,他曾经用一支钢笔十年时间,绘就重庆观音桥版“清明上河图”,而这幅现代版“清明上河图”有23米长、1.28米宽。
据鞠理勤介绍,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观音桥自2000年开始热火朝天的建设,邓绍贵一有时间就带着钢笔、速写纸在街头、家中、工地,不停记录。
他的这张现代版“清明上河图”,有23米长、1.28米宽,图中的景象,就是观音桥。从黄金海岸出发,沿着环道、步行街、最后回到了黄金海岸对面的中信大厦,并延伸至嘉陵江大桥。
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品中有“姓名”的高楼有30栋,没有“姓名”的高楼,20来栋。高楼外立面上的广告,临街的店招,都有记录。街上的景观、喷泉、舞台、树子,都是准确记录。
而街头的人物,是这幅现代版“清明上河图”的亮点。人物近2000人,最多的是在街头休闲的市民,有手挽着手的情侣,有带着小孩逛街的父母,有提着大包小包的市民。
该作品随后参加了重庆市的书画大赛,获得了特等奖。
邓绍贵介绍,为了绘成这18米亚龙湾风光画,自己历时8年描绘了近百幅关于亚龙湾的素描作品。沙晓峰摄
邓绍贵展示自己绘成的18米亚龙湾风光画。沙晓峰摄
有生之年用笔回报故乡
“别人写日记,我就画钢笔画、铅笔画,用这样的方式记录生活点滴,回报故乡。”邓绍贵说,自己出身在一个邮电工人家庭,自幼喜欢画画。重庆是自己的“第一故乡”,而三亚则是“第二故乡”,无论是23米长的《观音桥》,还是18米的《亚龙湾》,不仅是自己和老伴鞠理勤对人生的记录,更是他们用心回报故乡的成果。
“如果条件允许,我会一直画下去!”邓绍贵说。
相关链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