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莞长安美泰玩具二厂厂长莫玉枝很高兴,该厂生产的知名品牌玩具“芭比娃娃”终于实现了国内外市场同步上市。
过去,囿于加工贸易企业的出身,该厂的产品要登上国内商场的货架,需经历长达40余天的“海陆大漫游”——先从东莞出口香港,再从香港运到上海申报进口,最终在国内上市,比出口到美国用的时间还长。
改变源于东莞市检验检疫局新推出的一项“出口复进口”玩具监管模式。该模式允许玩具在本地的东莞港保税物流中心实现出口和进口,并将进口检验环节前置到生产线上。这样只需要1天,产品便可进入国内市场了。
类似的改变,每天都在这座国际知名的制造业基地发生。“开放”正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东莞在新一轮全球化背景下蓄势待发。
每一周,1班次“粤满俄”、3班次“粤新欧”国际班列从东莞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开出,呼啸着驶过“一带一路”沿线国,15天到达莫斯科、19天到达德国杜伊斯堡。列车上满载的不仅有产量占全球30%的莞产玩具,还有出货量占全球20%的莞产智能手机;
每一天,超过5000家跨境电商企业、7000家制造企业繁忙地进行跨境电商交易,交易规模超过400亿元,新的业态为疲软的外贸打开了新的增长点……
但闪亮的成绩难掩困局。去年5月,东莞获批成为广东唯一的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东莞为此开展了长达数月的大调研,摸清了当前开放型经济发展之困:高端制造回流和低端市场分流的“双重挤压”、区位优势弱化和城市竞争加剧的“双重困境”等。
如何破局?东莞确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力点:打造质量导向外贸促进体系、开展贸易便利化流程再造、推动经济管理服务制度改革……全方位为“东莞制造”在国际产业竞争与合作新格局中谋求新的优势地位。
东莞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首先是着力打造质量导向外贸促进体系,推动出口竞争从“以价取胜”转向“以质取胜”。
2016年年底,东莞“出口玩具、婴童用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东莞由此成为广东首个同时成功创建两个行业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城市。
走进出口玩具示范区内的银辉玩具有限公司,品类繁多的高科技创意玩具让记者目不暇接。“我们用世界上最严苛的标准来控制产品质量。比如做玩具车,会把真车的安全标准引进来。”银辉玩具行政部总经理蔡素美说。
在银辉耗资500多万元打造的产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中记者看到,每一款产品在正式生产前都必须经过3道严格检验,从物理性能、电安全、环境可靠性上全面把控。高科技加上高品质,令银辉在竞争最为激烈的欧美市场成功塑造了品牌。
在蔡素美看来,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创建恰逢其时。近几年国际玩具市场急剧变化,出口先后遭遇了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生效,美国实施新版玩具标准等贸易和技术壁垒。示范区创建以来,区内玩具企业主动应对,不仅止住了出口下滑的颓势,还出现了逆势增长的好局面。
东莞积极创建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正是为了打造“东莞制造”的质量品牌,再创出口竞争新优势。作为我国最大的玩具、婴童用品出口基地,东莞出口玩具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出口婴童用品占全国的七分之一。
示范区的创建令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东莞出口玩具抽检合格率从建区前的不到90%提高到现在的95.4%;出口婴童用品近3年未发生一起因质量安全指标不符合法规标准而导致的退货、通报与召回案例。2014年首批进入示范区的龙昌玩具,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玩具研发及制造基地。
东莞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另一个着力点是大力推动贸易便利化流程再造,以充分释放“外贸生产力”。
“多亏了海关打造的‘互联网+e通关’平台,大大提高了我们出口企业的通关效率!”华宝鞋业所属华坚集团总裁办的陈丹说。
“互联网+e通关”是黄埔海关2016年的重点改革项目,目的是优化通关服务效能,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隶属黄埔海关的东莞海关副关长宣飞介绍,通过该平台,企业可利用PC或移动终端办理各项海关业务,以远程视频、音频、电子文件传输等多种方式办理,不仅取代了“面对面”的现场办理模式,而且实现了沟通磋商的“一对一”或“一对多”。
宣飞告诉记者,2016年他们通过“互联网+e通关”平台共办理各类保税监管递单派单业务43万余票,按照企业每票往来海关1.5次的频率,每次人力及交通成本50元计算,仅此一项,即为企业节省成本近3200万元,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的目标。
包括“互联网+e通关”改革在内,东莞海关在推动贸易便利化流程再造中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包括探索保税物流监管新模式,全面深化“三互”大通关改革等。一项项改革极大地减轻了企业负担,释放了“外贸生产力”。2016年,在复杂严峻的世界经济环境下,东莞外贸进出口仍保持了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达11416亿元,增长近10%。
相关链接:
春回日暖 新意盎然——从首月数据看2017中国经济新开局
【新常态·光明论】中国经济开年“闻鸡起舞” 稳中向好
专家: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
【治国理政新实践·浙江篇】浙江一二三产联动 做强乡村“美丽经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