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薪资水平不断走高,一边却是行业美誉度并没有随之提升,稳定性差、流动性大已成为家政服务业的“痼疾”。
元宵节前,一条不到20个字的短信,让朋友的心情迅速从快乐的云端跌落到失望的谷底。信息发送者是在她家服务的阿姨,发来的内容是回乡过年后阿姨不准备回来了。
朋友的失望是有道理的。她不仅跟中介公司和阿姨本人签订了正式文本的合同,为阿姨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而且为了留住这个阿姨,她除了支付着每月几千元的工资,逢年过节还给过节费,阿姨生病给看病买药,阿姨回老家给带上大包小包的北京特产。可就是这样,还是没有留住。朋友打电话去中介公司质问,对方表现得既无辜又无奈——公司从朋友这里才得知这个阿姨不做了,并非“同谋”;随后又说所有阿姨都并非公司正式员工,公司没给她们上任何的社会保险,对她们的来去也无法制约更多,只能任由她们“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一番话说得朋友很是无语。
朋友的遭遇并非个案。“阿姨总是变着法儿的要求涨工资,不满意就说老家有事要走,家里离不开人,每次都得妥协”“现在过年过节跟过关一样,被甩N次的孩儿妈就怕阿姨回老家不回来了”……这两年在论坛上、朋友圈里常常看到雇主在吐槽自己的权益难以保障。
另一个比较集中的“槽点”就是家政行业部分工种工资上涨太快。一线城市里,育儿嫂的工资基本在5000元以上,月嫂更是万元起步。高昂的费用已经让不少积蓄不多的新手爸妈们望“嫂”兴叹。
一边是薪资水平不断走高,一边却是行业美誉度并没有随之提升,稳定性差、流动性大的负面口碑没有根本扭转;一边是人们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日趋高端且个性化,一边却是社会对于这一职业的价值认知仍有偏见,拥有较高教育背景的人不愿意进入这一行业。这就是目前家政服务业面临的尴尬现实。
笔者以为,改变稳定性差、流动性大这一行业“老毛病”,可以从密切两对关系做起。首先应密切家政公司和家政服务员的关系,能否在企业运营机制方面推行不少专家建议的员工制。目前家政行业的不少问题源自中介这种运营机制,家政服务员和公司的关系过于松散,而且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员工培训和规范化管理方面自然投入少,员工队伍的稳定和服务质量很难得到保证。采用员工制,家政公司要为服务员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险等保障,以及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技能培训,这样既能更好地保障家政服务员的权益,也会使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当然,这种机制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若能辅以相应的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对于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定会有所助益。
与此同时,应密切雇主和家政服务员的关系。鉴于目前家政服务业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监督评价机制,能否引入可供查询的雇主评价机制。每次阿姨“下户”,雇主要根据服务情况给出客观中肯的评价,既能为后续的雇主提供参考,也可以对那些常常无故“炒”雇主的阿姨形成一些约束。
朋友目前又开始新一轮的阿姨面试,真希望她尽快找到合适的人选,也希望这次的阿姨能招得来,也能留得住。
相关链接:
现实版“桃姐” 98岁保姆随雇主家已生活42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