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风暴”升级,险资能否回归“姓保”?
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造就“野蛮人”的基因。下一步将加强对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和真实股东的穿透式监管,禁止那些动机不纯的投资者混进保险业,“挂羊头卖狗肉”。
怎么管好保险业的这些“坏孩子”?
要从根子上抓,向治理结构不完善开刀。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指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造就“野蛮人”的基因。“比如有些保险公司,受大股东意志主导,与非保险股东作为一致行动人举牌上市公司,把钱投向和主业毫不相干的领域。还有些保险公司通过交叉持股、层层嵌套,掩盖真实股权结构,滋生内部人控制和大量关联交易。他们从一开始就把保险公司定位为融资平台,没打算好好做保险!”陈文辉直言。
陈文辉告诉记者,下一步的监管措施包括降低单一股东持股比例,加强对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和真实股东的穿透式监管等。“不许那些动机不纯的投资者混进保险业,‘挂羊头卖狗肉’。接下来还会建立保险企业与产业资本隔离机制,严防用保险资金自我注资、自我投资、循环使用。”
要从产品端管好资金来源。
高得离谱的分红承诺,必然引发高风险投资表现。针对万能险“不姓保”的问题,2016年以来保监会逐步提高其保额与保费的最低比例要求,叫停一年期产品,调低中短期万能险业务占比上限。从今年4月起实施的新规,将使我国万能险的保障水平成为全球最高。
同时,监管部门从2016年起持续肃整万能险销售。对整改不到位的前海、恒大等下发监管函或暂停新业务。
要从投资端管好资金用途。
为了遏制险资在股市的激进投资势头,日前保监会已经明确禁止保险机构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重大股票投资行为须向保监会备案;将权益类资产占保险公司总资产比例从40%下调至30%,将单一股票投资占保险公司总资产比例从10%下调至5%,把去年“救市”时放宽的投资比例再收回来。
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万能险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总保费收入比重同比减少9个百分点,保费收入三季度比二季度环比下降17%,结算利率比上半年下降约0.5个百分点。经过一年多整治,万能险业务总体上经营较为规范,资产负债匹配基本得当。
投资方面,截至2016年10月末,保险资金投资股票1.2万亿元,蓝筹股占60%以上,其中分散投资和财务投资占80%以上;行业平均偿付能力充足率远高于100%,风险整体可控。
俞平康认为,一系列强化监管措施将促使保险机构回归保障风险的本质。短期内,部分资产驱动型的保险公司面临资产规模下降,安邦、前海和生命人寿等公司保费增速规模都出现了明显下滑。但长期看,新规有利于行业结构改善和长远发展。
多重因素共振,监管如何不留空白?
金融产品由简变繁,可能通过银行、券商、保险等资管产品层层包装,跨领域、跨产品传递风险。有些难题须靠监管部门携手破解。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当前多重因素共振,防控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的难度加大。
“‘多重因素共振’主要是指保险资金运用风险与经济金融风险交织,风险叠加,日益复杂。”俞平康认为,在低利率环境中,投资收益率不断下行,负债成本却居高不下,容易诱使投资机构采取较为冒进的投资行为。
“当前金融产品由简变繁,可能通过银行、券商、保险等资管产品层层包装,跨领域、跨产品传递风险。同时交易环节由少变多,大量非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在场外交易,缺乏透明度,增加风险管控的难度。加之投资链条延长,风险隐蔽性增加,一些跨领域的投资行为,从局部看是合规的、风险可控的;但从整体看,风险随杠杆累积,跨行业叠加,应对难度加大。”俞平康说。
“有些难题必须靠各部门携手破解。”陈文辉举例说,在金融创新大背景下,资金通过各类通道业务、变形创新,增加了市场准入和入股资金审查难度。“像股权代持、表决权转让、一致行动约定,大多是私下签订,监管手段无法查明,只有通过诉讼等司法手段才能获得线索证据。对保险机构虚假增资问题,保监会查起来很困难、很头疼,而央行反洗钱系统一目了然。”
任春生表示,为切实防范风险跨行业传递,防止交叉金融风险蔓延到保险资金运用领域,保监会正加快推进保险资产登记交易平台建设,针对保险资金投资的金融产品开展注册登记,提升投资运作的透明度。
专家指出,银证保三家监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及时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出反应和处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寻找制度短板或规则失灵之处,及时弥补制度漏洞,防止监管套利。
“跨市场投资的监管细则应更具操作性。”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说,比如,对保险机构成为战略投资者,监管层应进一步规范参股企业的性质。“规定保险机构参股的公司要与其经营业务存在一定关联,或者某些行业禁入,防范大规模的资本跨界,也让保险投资事前‘心里有谱’。”(曲哲涵)
相关链接:
保监会:严查冒用保监会名义宣传出版销售行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