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一代代人接续对艺术的虔诚,不叫“世间再无梁山伯”,不让越剧经典变成“绝唱”,给更多人以艺术的熏陶、美的享受,这才是对“化蝶而去”的艺术家最好的纪念。
日前,93岁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派”艺术创始人范瑞娟逝世。媒体报道,范瑞娟的家属和弟子遵从老人遗愿,低调处理后事,不举办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会,不接受媒体采访。
尽管家属和弟子力求低调,但沪上各大媒体还是争相推出大篇幅报道,向海内外传递这一信息,网上旋即出现海量悼念博文和跟帖,“梨园痛失巨擘!”“世间再无梁山伯!”一串串感叹号的背后,是社会对艺术家一生的真诚礼赞。
越剧是我国戏曲主要剧种之一,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范瑞娟的一生与越剧密不可分。60多年出演100多出戏,她表演稳健大方、艺术造诣深厚,既能把焦仲卿、贾宝玉这类书生演绎得温文尔雅,又能把文天祥、李秀成这样的忠臣良将塑造得正气凛然,还能够把贺老六、扎西这样的近现代人物表现得生动可感……尤其是她演绎的“梁山伯”曾被周总理当成国粹带到瑞士日内瓦,轰动国外,就连卓别林都“感动得落了泪”。
正是因为有范瑞娟、毕春芳等老一辈艺术家冒着危险,在十里洋场编排进步剧目,越剧才得以摆脱旧模式的桎梏;正是因为一大批艺术家,不断创新“弦下调”等表现手法,越剧才能有与时俱进的繁荣。按理说,一个成就卓越,又有开宗立派影响的艺术家,一颦一笑都很容易引起媒体关注,形成话题效应。但范瑞娟不仅不自我标榜,而且尽量小心翼翼地不引起媒体关注,甚至在辞世前还要求亲属和弟子“低调”。这种淡薄谦抑、专心于艺术本身的精神,尤为可贵。
越剧也好,其他艺术创作也罢,都应有一颗不为利欲惑、不为名利狂的淡泊之心。对一个文艺工作者来说,没有一种忘我的艺术追求,没有一种超越浮华的匠人之心,如何能够潜下心来、创作经典?不炒作、不浮夸、不自我标榜,无论外面多么喧嚣浮华始终保持对艺术的赤子之心,正是很多老艺术家受世人敬仰的精神密码。这与时下一些艺人动辄“耍宝卖萌”、刻意制造话题,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炒作套路是截然不同的。
在文化娱乐形式多元化的今天,越剧尽管表现不俗,却也和很多传统艺术一样,面临着观众流失、戏迷老龄化等诸多现实问题。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需要更多潜心艺术、保持匠心和定力的文艺工作者。唯有一代代人接续对艺术的虔诚,不叫“世间再无梁山伯”,不让越剧经典变成“绝唱”,越剧艺术的魅力之光,才能闪耀在喧嚣中,召唤着人们的脚步。
百年越剧,名家代出,给更多人以艺术的熏陶、美的享受,这才是对“化蝶而去”的艺术家最好的纪念。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