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校园中的“朗读亭”前排起了十几米的长队。牛妍 摄
上周六开播的《朗读者》节目一经播出,就在全国上下掀起一阵朗读热潮。《朗读者》的线下流动录音棚“朗读亭”来杭已是第6天,今天朗读亭终于“漂”入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这是朗读亭第一次进高校。虽然今天杭州下着雨非常寒冷,但依然引来数百名师生、市民们前来“一读为快”。
朗读亭像一个装点古朴的邮报亭,高约3米。里面没有凳子,朗读者只能站着读。桌上有专业的录音设备,头顶上方有一个摄像头。
来报名参加朗读的人络绎不绝。牛妍 摄
《朗读者》朗读亭外拍编导费株株表示,朗读亭最大的意义,在于倡导全民阅读。下午两点半,记者看到在浙大校园中的“朗读亭”前早已排起了十几米的长队,并且在报名登记处源源不断有市民前来,可见其影响力非同一般。冷风中,市民们依然撑着伞坚持等候,他们说:“因为这个节目会让内心变得安静,朗读让人回归到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每天充斥在各类“快餐文化”中,让安静的看一本书、品一篇文章、甚至有感情的朗读成为“奢侈”。浙大一年级学生吕珍之说:“过年在家都在外面玩,偶尔看看电视剧觉得特别‘傻白甜’。但看这个节目朗读者读的时候,就感觉心可以静下来,今天就过来了。”
的确,朗读让我们又回归到了纸质阅读这种需要静下心来阅读的传统形式上来,同时通过朗读,也更让我们加深了对朗诵文章的理解。“跟默读不同,默读是跟作品无声的交流,朗读过程中是一个再加深作品体会的过程。”浙江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学编辑中心主任项宁如是说。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清晨,张老师带着我们读古诗、读童谣。”报名现场5位二年级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朗读文章。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的张桃兰老师说:“有声朗读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形式,现在是他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趁着孩子们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多读古诗有助于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据悉,朗读亭的创意就是希望普通人也可以把“朗读”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变得跟唱歌、说话一样自然。明天,朗读亭将移至浙江图书馆,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去“一读为快”。(完)
相关链接:
攻陷《孤芳》官博的水军是家杭州公司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