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的老人与满地的萝卜干。见习记者黄朋威 摄
记者札记:保护火山古村落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记者陈奕霖 陈五男 刘杰
偶得机会,记者组来到三卿村采访,散漫的脚步轻踏在灰青色的火山石板路上,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留存了800余年的古朴,恍若触摸到了先人的生活,石屋、石墙、石器仍在默默地诉说着三卿村的古老和悠久时,WIFI、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元素已悄然改变这座古村。
四季轮转、年岁更迭,古村的改变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村中的一条小巷,左边是火山石堆砌的石墙,右边是钢筋水泥铸就的石墙,鲜明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历经数百年时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建筑、修葺,逐渐完善定型的古屋古巷,每一砖每一瓦都有历史可说,有故事可讲,记载着800多年来人们与火山岩相互依存的历程。它们在时代的发展中一点一点被“蚕食”,终究让人痛心。终于,2013年,42岁的王杰带着满腔热血回到家乡,希望能够靠自己的努力使它们得以完好保存。
王杰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经过3年的发展,古村焕发出了新生机。然而,一个大难题也出现在他的面前:保护古屋是发展的根本,但村民住房的需求又怎能视若无睹。这已经不是他一人能够解决的问题。若想完全保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另找一块宅基地给村民建房安家。如今,棚改在海口市开展得轰轰烈烈,政府是否可以稍微变通,解决古村的保护与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
和很多传统古村落一样,三卿村同样面临着“空心化”的威胁,也遇到了如何“活化”的难题。期待村落永远保持原生态,是旅游者的心态,而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更渴望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出村庄。如何让外出的人返乡发展?如何发展乡村旅游、种养殖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这都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鼓励和引导。
“现在年轻人都不想表演八音了,这项‘手艺’不知道还能不能在村子里传下去。”三卿村石山八音表演队第三代队员、已经60岁的王先民是三卿村石山八音表演队第三代队员,每当思考已有百年历史的八音表演如何传承的问题时,总是满面愁容。他告诉记者,八音表演队的队员平均年龄都超过60岁,而后生们却纷纷走出了村落,对八音提不起兴趣。民俗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仅靠年过花甲的老人们就能够传承下去吗?
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真正将保护与发展拿捏有度,的确是个高难度的精细活。没有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再美的古村落、再优秀的民俗文化也会消失。火山古村的文化传承显然并非一时可奏效的“事业”,它需要付出精力与情感。同样,古村的保护非一人可完成之事,它需要各方携手,共同维护。
(海口网2月23日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