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艇在风浪中前行。
“大姐”王毓慧与李嘉诚合影。
划艇在茫茫大海中。
经过8天8夜的海上划行,汕头大学海洋划艇队的20名学生划手2月19日从香港上岸。被李嘉诚接见后,20人从香港乘坐大巴返回汕大。23日下午,他们在汕大教室内向记者讲述了8天8夜既惊险又难忘的“海上漂流记”。8天里,他们曾被大风大浪逼停抛锚,在银河星空下邂逅海底夜光虫,还在风吹日晒下连续划行8小时……
历险:遭遇巨浪三次抛锚 “连胆汁都吐出来”
划手们怎么也设想不到的是,原本计划全程不抛锚休息,但他们却在出发后的第一晚就遭遇巨大风浪,连续三个晚上被迫抛锚。
不少队员开始晕船,广州妹黄莹更是差点因此错过这场挑战之旅。刚刚划了2个小时的黄莹不停呕吐,随着风浪加大,她甚至一度出现了神志不清的状况。教练团队出于安全考虑,辗转将她送回保障船。原以为只是去休息调整,黄莹却被告知“一旦回了大船就不能再回来”。但她并没有就此放弃,黄莹做着时刻回小艇与队友继续挑战的准备。13日下午,她的队友胡恺珊因严重晕船无法坚持,身体恢复得差不多的黄莹得到了重返小艇的机会。
晕船的不仅仅是黄莹一个人,就连男队划手也吐出胆汁。“风浪大得像在坐过山车,我从不晕船的人也吐了一次。”男队划手赖文权告诉记者,12号那天风浪实在太大,“汉娜”号上5名男划手都因晕船呕吐,队友梁柏桐连胆汁都吐了出来。
在首批划手划行的4个昼夜里,由于海况太差,两艘小艇的船舱内几乎遍布呕吐物。除了晕船,划手们还得忍受风吹日晒雨淋,梁柏桐说整个划行过程,大家身上几乎都是湿漉漉的。白天在太阳底下,他们仿佛置身于蒸笼中;而到了晚上,则要忍受寒风冷雨,更要面对周围漆黑一片的孤寂,“一般我们都靠大声吼歌来互相鼓励,有时候实在累得不行,也会长时间沉默。”
锤炼:连续划行8小时她被李嘉诚点名采访
晕船、呕吐和疲劳成为汕大划手们共同遇到的最大挑战。然而,在女队第一批划手中,却有一名堪称“女汉子”的队员,她全程没出现过晕船症状,一人连续划行8小时,独自在艇上修理坏掉的船舵,完成属于自己的极限挑战,她就是被队员们称为“大姐”的王毓慧。
来自山西的王毓慧有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这也让她成为了此次海洋划行表现最为优秀的划手之一。李嘉诚在香港欢迎和接见划手们时还点名采访她并与她单独合影留念。
王毓慧说他们平时训练时都是三人划艇,一人掌舵,一人休息,划手们每个小时轮换一次。但在2月12日当天,由于海况很差,其他队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晕船,她只能咬紧牙关连续划了8个小时。“我花2分钟吃了3口八宝粥”,这是那天她唯一的“休息”。这时,项目组的教练出现并表示可以加入他们帮忙划行。王毓慧拒绝了这份好意。“这是我们的挑战。”王毓慧称,她的队友在13日出现好转后,她们当天就奋力划行了100多公里。
“以前我没有想过我的人生会这么精彩。”王毓慧说,参加完海洋划艇项目后,她明白了“一颗强大的内心是可以支撑你走下去的”,而此行给她的最大收获,便是内心的成长。
奇遇:银河星空下偶遇夜光虫
8天8夜的海上划行,对学生划手来说既是一次对身体极限的挑战,也是一次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男队第二批出发的划手田杰说,他们出发当晚便遭遇风浪,自己所在的船上多名划手开始晕船和呕吐。进入夜间划行,疲惫不堪的划手们情绪都不高。就在此时,浪花中泛起的绿色荧光吸引了划手们的注意。“那是夜光虫!”田杰兴奋地喊了出来,队友们也纷纷将注意力聚焦在这些海水里的“萤火虫”上。“好美好浪漫啊!”……看着这些“会发光的浪花”,队员们脸上的疲惫烟消云散。
在8天的划行中,队员们的吃喝拉撒睡都在面积仅4平方米的狭小船舱内解决。尽管出发前队员们都会带上防水挡风的航海服、冲锋衣裤,保暖的羽绒服、抓绒服以及遮阳的墨镜、围巾等,但仍有人被晒伤。
划手们自备了户外拓展食品,也有人自带了自己喜欢的食物。休息时他们就裹着睡袋在船舱内凑合睡。最令划手们头疼的还是上厕所。“几乎每次上厕所都要摔倒好几次。”女队员孟亚杰回忆。
科考:
沿途采样顺利完成募集资金下月捐出
除了20名学生划手外,在“延平2号”科考船上的“科考小分队”也没闲着。这个由汕大师生组成的海洋划艇科考小组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沿途采样。据科考团队指导老师孙泽伟介绍,他们在不同的海域进行海龟卫星追踪研究、海龟重要洄游通道生态环境监测和公众参与的保护能力提升三方面的研究。
在划艇过程,有划手拾获一只海龟尸体,经孙泽伟仔细鉴定后,判断为亚成年绿海龟。孙泽伟表示,虽然海龟已死亡多日,但再次印证划艇线路就是海龟的重要洄游通道,他们将把绿海龟带回汕大进行研究。孙泽伟表示,本次行程科考团队完成了航行路线上的科考任务,全部设定站点的环境资料初步采集顺利完成,后期将对采集到的样品作进一步监测分析。
在极限挑战的同时,汕大海洋划艇队的男队和女队还分别策划组织了保护海龟和红树林的公益募捐活动。为了支持该项目,李嘉诚基金会现场捐了20万港元用于支持保护海龟和红树林。“这些资金预计将于3月底分别捐出。”学生划手黄莹告诉记者。
相关链接:
中加学者联手多年研究找到遗传性胆汁淤积症“新元凶”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