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伟
当前,韩国和美国正加快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此举引发俄罗斯强烈不满。俄方认为,在韩部署“萨德”是美国全球反导系统的一部分,威胁到俄国家安全。
近些年来,对于美国单方面谋求全球反导霸权,尤其是利用北约框架在欧洲部署先进反导武器,俄罗斯始终强烈反对,并采取多种战略和战术手段进行有力和坚决反制。
反导逼近俄罗斯家门
长期以来,反导一直是俄罗斯和美国争夺和博弈的焦点领域。小布什总统时期,美国于2002年单方面正式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以尽快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这直接导致美俄矛盾激化。
奥巴马总统上台后提出“重启”美俄关系,调整了前任在欧洲的反导部署计划,改由北约出面推进,但很大程度上“换汤不换药”,反导系统正逐步逼近俄罗斯家门。2016年5月12日,美国设在罗马尼亚南部的“宙斯盾”反导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仅隔一天,美国设在波兰北部的“宙斯盾”反导基地正式动工,待2018年竣工后,北约反导系统将完成最后一块拼图。
美国和北约一直宣称,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是为了应对“来自伊朗的导弹威胁”,并一度邀请俄罗斯参与建设。但俄罗斯始终不相信这一说辞,对北约反导系统保持一贯的战略判断,认为其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俄罗斯总统普京去年5月公开批驳说,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已经达成,所谓“伊朗的导弹威胁”不复存在,但“反导防御系统的搭建依然在进行”。他表示,虽然美国声称在东欧部署反导是为了防御目的,但“这根本不是防御系统,这是美国外围核战略力量的一部分,这个外围就是东欧”。
一些军事专家分析,北约当前的反导计划暂时不足以对俄罗斯构成实质威胁,但俄方担心,这一反导系统将来会进一步升级,最终削弱俄战略威胁能力,并带来地缘政治方面的影响,让中东欧国家更加倒向西方阵营。此外,俄方还指出,北约反导系统可能具备发射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能够进行导弹攻击。
多重反制措施不手软
去年11月,普京正式批准最新版《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其中明确提到俄方认为美国全球反导防御系统的建立威胁本国安全,将保留采取对等回应措施的权利。其实,面对北约反导系统的步步紧逼,俄罗斯已经采取多种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坚决维护自身战略利益。
一是调整导弹和军力部署,强化对北约反导系统的打击和摧毁能力。目前,俄已在位于波兰和立陶宛交界的飞地加里宁格勒部署具备核打击能力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这种导弹发射后10分钟以内就能飞至波兰境内主要基地,很大程度上被用于瞄准北约反导基地。另外,俄罗斯去年决定在西部新建3个陆军师,以对抗北约“紧挨俄罗斯边界”的兵力部署。这3个师编制都在1万人左右,包含多个兵种,配备T-90坦克、BMP-3步兵战车等先进装备,作战方向分别指向波兰和罗马尼亚。一旦战事爆发,俄军可以发挥地面力量的优势,快速打击,直捣北约反导基地。俄罗斯《独立报》去年刊文称,“根据俄军在叙利亚的作战经验来看,摧毁在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反导系统是非常容易的”。
二是发展新型弹道导弹,强化突防能力,使敌方反导系统难以拦截。当前,俄战略火箭部队正在换装先进的RS—24型“亚尔斯”洲际导弹。“亚尔斯”在“白杨—M”洲际导弹的基础上研发,在研制时专门考虑加强突防能力,可携带至少4枚分导式核弹头。此外,俄罗斯正在研制能携带10到15枚分导式核弹头的RS-28“萨尔玛特”洲际战略导弹。这一导弹射程达1.7万千米,弹头采取先进的突防技术,据称能突破现有所有反导系统,精准攻击地球上任一目标。
对于美国和北约发展反导系统,俄方还多次表示,可能被迫退出2010年4月签署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这将意味着俄罗斯不再遵守有关战略核运载工具和核弹头的数量限制。
三是发展和提高本国自身反导能力建设。如果把美国反导系统比作盾牌,那么,俄罗斯一边打磨更锐利的矛,一边也在铸造自己的盾。除了广为人知的S-300、S-400等反导系统之外,俄研制的第五代防空系统S-500已进入收尾阶段。这一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在近太空直接对目标实施拦截,也就是可以精确拦截洲际弹道导弹。俄媒体报道,S-500系统能够发现并同时打击10个超音速飞行目标,其射程可达600公里。
四是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除军事部署外,还通过外交等多种手段应对。回顾历史,美俄之间在反导等军事领域的斗争与博弈长期存在,短期内不会结束。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除了军事目的外,还在于从政治战略和经济上打压俄罗斯,阻止或迟滞其复兴。对此,俄罗斯表现出战略上的定力。普京曾经公开强调,美国发展反导会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但俄罗斯不会卷入其中。同时,俄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持国际战略力量的平衡。
相关链接:
乌克兰东部部分地区将以俄罗斯卢布作为“官方货币”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